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失智症的我想告訴你們的事 /

  • 點閱:25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失智症的我想告訴你們的事》 ★別以為你不會失智!! 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部分早發病患甚至三、四十歲時就出現症狀。 ★失智症患者本人最真切的告白與生活紀錄 30幾歲時,他曾經因為過勞而停職; 40幾歲時,他開始感覺自己的記憶能力出現了變化; 51歲時,他被醫生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 ★日本Amazon銷售No.1,最受關注的失智症書籍 ★「即使得到了失智症,也不要放棄人生!」 得到失智症這件事雖然非常令人遺憾,卻絕對不是不幸; 即使是得到了失智症,依然能夠幸福生活。 如果你平常記憶力不錯, 卻突然忘了重要會議,或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失去方向感, 這些可能都是罹患失智症的警訊。 當記憶開始迷航…… 「我沒有辦法立刻說出我要說的話。」 「對已經相處12年之久的人,我居然無法立刻就叫出他們的名字。」 「如果不看手機上顯示的日期,我根本搞不清楚今天是哪一天。」 「我不記得昨天發生了什麼事。」 「我不記得曾經領過錢,但存摺裡卻留有紀錄。」 「明明已經買了晚餐的便當,我卻忘了這件事,又買了晚餐的材料。」 「為了要洗澡而放了熱水之後,我卻完全忘了要去洗澡。」 「我想要寄信給A,結果卻寄給了B。」 「即使是常去的店,我仍然經常會迷路。」 「我無法管理金錢。」 「我已經沒有辦法寫出『青菜』的漢字了。」 「我甚至已經寫好了遺書。」 雖然做很多事都變得不方便,但我是不會輸給失智症的! 失智症患者最真切的告白:「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病症本身,而是那些錯誤的偏見。」 ◎想對其他患者說: 不要為自己失去的機能煩惱、嘆息,應該要相信自己還保有的能力。 即使得到了失智症,依然可以過著快樂且有意義的生活。不要絕望,而要抱持著希望! 正是因為得到了失智症,反而可以不用在意他人、與他人比較,請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努力,就和其他罹患相同疾病的夥伴們試著互相聯繫吧! 如此一來,你將獲得勇氣,能夠感受到自我,同時也能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事傳達給周遭的人。 即使得到了失智症,也不要放棄人生!    像我,就沒有放棄。 ◎想對家人說: 失智症患者本人,並不是什麼事都沒有在想,他只是無法立刻做出判斷,或者是把心中所想的事化作言語說出口而已。 由於記憶發生障礙的緣故,或許同樣的事必須多說幾遍、多問幾遍,但還是請各位多聽聽患者本人的說法。 因為患者本人必須麻煩家人照顧,或許會成為一種負擔,但如果他能夠在家事等方面,做些簡單的幫忙的話,還請分配一些工作給他。如此一來,患者本人也能夠產生自己仍然具有用處的真實感,進而產生自信。 要是什麼都不做的話,症狀可能會很快就惡化;相反地,如果給他一點事情做,或許會有延緩症狀繼續惡化的效果也說不定。 失智症患者絕對不會希望因為自己的緣故,使負責照顧的家人變得疲憊。    ◎想對醫生及照護者說: 醫生們在告知確診時,我認為應該要有階段性的考量,關於之後的症狀,也應該告知會因人而異。 而後,失智症患者本人如果能夠收到一些具有積極性、建設性的話語,則更是令人感謝。 就算問題無法解決也無所謂,我們所希望的,就是醫生能夠多給我們一些安心感。 我們不希望護理人員和照護者做的事包括: 以蒙混的方式來應付,或者是說謊。 明明當事者自己能夠做的事,卻代替他動手完成。 甚至將患者當作是只具有幼兒程度的能力或經驗的人。 以權力或威脅使患者擔心,或者是感到不安。 責備患者,指責他做了什麼,或是沒有做些什麼。 沒有用可以讓他理解的方式,像是用緩慢的速度,或是使用簡單的話語來說話。 以其做了不被認可之事為由,就不把他當作夥伴,或將他趕走,不讓他共同參與等等。 無視於或不認真看待患者本人的心情。 這樣的對待方式,將會使失智症患者感到受傷,甚至奪去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想對地區居民說: 我們不應該認為失智症患者就是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得到失智症的人,並不是什麼都不了解的人,也不是劣等的人,更不是可憐的人。 我們並不想老是被關在療養院或是醫院裡,而想到外頭街上,不管是買買東西,或是到咖啡店裡聊聊是非等,我們仍然希望可以過著跟得到失智症之前相同的生活。 也因此,關於失智症這樣的疾病,還請大家正確地予以理解。 失智症患者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也經常會失敗,像這樣的時刻,還請大家給予溫暖的守護。 對我們來說,如果在我們生活的地區有能夠給予我們支持的人,將是非常有幫助的。 ◎想對所有人說: 得到了失智症之後,自己的生活及人生,將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得到失智症這件事雖然非常令人遺憾,卻絕對不是不幸。 得到了失智症之後,雖然有許多不能夠做的事,但還是有許多可以做的事。 失智症患者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在想,而是可以營造出豐富的精神生活,並且加以度過的人。 失智症患者們的存在,並不是社會上的「負擔」,即使是年老,即使是在生活上有變得不自由的地方,不管是誰,都希望可以活得像自己,堂堂正正地生活。 現在正與失智症共存的眾多人們,以及接下來也許會得到失智症的無數人們,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即使得到了失智症,依然能夠幸福生活的社會吧!

作者介紹 佐藤雅彥 一九五四年生於日本岐阜縣。曾擔任中學數學教師,後來在電腦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二○○五年,也就是他五十一歲的時候,因診斷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而退休。 現在透過每星期兩次的家庭協助、配膳服務,以及外出時的陪伴服務等,仍然持續一個人的居住生活。興趣是攝影和旅行。為了能夠將失智症患者本人的體驗傳達給大家,也持續進行演講活動。 目前亦擔任失智症當事者協會「三TSU協會」代表和「日本失智症WORKING GROUP」共同代表。 譯者介紹 希沙良 KISARA 曾任流行雜誌主編、美妝編輯、旅遊記者,目前為專職文字工作者。半輩子都在日本,和日本有很深的淵源,嫻熟日文及中文。日本情報歷19年,自助旅遊歷22年,愛吃愛玩,足跡遍及歐美亞澳及日本各地。除了部分與日劇、流行、日本文化等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外,亦曾負責數家旅遊專門雜誌及時尚雜誌的國內外旅遊、美食、逛街手冊企畫及執行工作。譯作則包含小說、輕小說、漫畫、實用書等。 FB、個人部落格「希沙良的部屋」(美食、旅遊、日本情報)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