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神的演化 /

  • 點閱:18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人類逃不出天擇的手掌心,神也是!如果演化是生物存活的最佳利器,那麼,最精此道的就是宗教中的神。祂的適應力極強,能因應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動,開展出最符應當代需求的面目,生存下來。是永恆不變的神創造並維繫了人類和世界,還是神因應了人類歷史的進展,不斷改頭換面而得以「存活」至今?當我們認為宗教乃超越現世的永恆之道,作者卻發現,宗教起源於一些現世有形可見的因素,並在人類的歷史進展階段,不斷變換樣貌。部落時期的神祇只需能夠作戰,保佑狩獵採集順利,農耕時期的神祇則需保障作物豐收,君主帝國中的神祇要有助於統馭人民,而工業和資訊時代的神已不再需要扮演物質生活的保障者,卻得填補現代世界帶給人類的心靈空虛,並闡明某種更高目的,某種可讓我們組織日常生活、分辨善惡、弄懂禍福意義的根據。於是,神祇的功能、意義和面目不斷轉換,而正是這樣轉換讓祂得以在人類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中留存。因此,當我們認為宗教是神祇對人類的絕對啟示或彰顯,作者卻認為宗教起源於一些可觀察的具體因素,包括人類天性、政治和經濟因素,以及科技的變遷等。也就是說,宗教一開始就是個錯覺,是人類的虛構物以來掌握世界、控制事物,至於神祇觀念及其後續發展,都是這個錯覺的演化。在宗教演化的過程中,原先的錯覺不斷煉淨,變得愈來愈真實。二十一世紀之後的宗教,神又該換上成何種面目,才能為現代人所接受?如果科學能夠從物質的層次解釋一切,誰還需要上帝?現今各大宗教要怎樣才能繼續回應現代人生存上的需要?各大宗教要怎樣才能彼此調適並跟科學調和?它將會指向何種目的、提供何種方向?真有一種可以通過知性考驗,又確實具有宗教性,也可以在紛亂世局中為個人提供指引並帶來慰藉,甚至讓世界減少一些混亂的世界觀嗎?作者對於宗教的未來保持樂觀態度,因為道德在過去歷史中的進步,印證了上帝存在的軌跡,而只要人類仍需要神,神就會持續存在,演化出最適應現代人需求的樣貌。至於線索,會在本書講述上帝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