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食家的朝朝日日,無法復刻的人生況味。
昌正浩生長在臺灣臺北市迪化街糧商之家,天生就跟食物關係唇齒相依。這個城區是物資進出口集散地,食材、藥材、茶葉匯聚一堂,就連嗅聞到空氣,都能分辨出今天交易哪一項大宗物資,或者今天的干貝、香菇與往常有何差異。大稻埕的繁華始於飲食,是我的美食起點,也是見山又是山的終點。賣麵炎仔是厝邊,慈聖宮是後院也是廚房,太平市場是冰箱,而廟埕前四神湯第三代老闆跟他是留日同學。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小吃,都是街坊鄰居,從小吃到大,一年三百多日幾乎天天吃,交情深厚享有特殊待遇不說,更對這些店家歷史了解至深,與慕名嚐鮮的饕客浮光掠影的造訪,截然不同。
昌正浩
出生並定居臺灣臺北市迪化街,家族是大稻埕在地糧商並從事食品加工業,從小吃遍大宴小酌,青少年時期旅居日本、美國與加拿大,念念不忘臺灣小吃,為此放棄海外生活。曾在廈門獨創多家餐館、在臺灣經營葡萄酒貿易,因醉心於宣揚「臺灣家庭味私房料理」,2012年創辦「My灶」,又仿效日本拉麵店短暫實驗性創辦「My味」麵店,端出高價位什錦麵配黑白切套餐。「My灶」以精緻版滷肉飯豔驚全臺,精緻家庭味臺菜曾連續五年獲選米其林必比登(Bib Gourmand)推薦美食餐廳,並受邀出任第一屆(2023)「500碗」全臺小吃新指南評審。現仍繼續每天淸晨尋覓小吃,當做是一天的開始。
傅士玲
筆名榖雨、王約,生於臺灣臺南長於臺北,旅居美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周刊》出版公司、臺灣《壹週刊》、華府作家協會會長(2012-2014)。媒體出版資歷三十餘年,譯有《叛逆的葡萄》、《法國美食傳奇》等,著有《蔣公獅子頭》、《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開創者之路:亞裔女性部長第一人趙小蘭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