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百年波麗路 : 從建築、裝潢到飲食, 見證臺北百年風華的三代傳承故事 = Boléro = ボレロ /

  • 點閱:4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第一本關於臺灣最老西餐廳的專書,致敬一個屬於我們的輝煌時代-推開波麗路的門,如同握有一把鑰匙,有了它,就能回到衣香鬢影、優雅奢華的老臺北—本書講述波麗路在三代接班人手中的興衰歷程,並探討其建築、裝飾、飲食所具有的重要文化象徵意義。從日治時期,歲月流轉至今九十年,波麗路是「沙龍文化」的先鋒,室內設計的先驅,引領了喫茶店和風洋食的潮流,更是臺灣高級西餐的代名詞。


30、40年代-來一場老派約會:熱愛的音樂和西餐的第一代創始人廖水來,為了打造一間可以聆聽高級音樂的喫茶店,不惜重金購置進口音響設備。這使波麗路的格調更顯高雅,吸引許多文人墨客在此聚會,也是早期青年男女「相親」的熱門餐廳;60、70年代-政商名流齊聚一堂:第二代經營者是廖賜麟先生,鑽研臺灣高級西餐的他,除了傳承和風洋食之外,還打造了套餐式菜單和頂級服務,成了許多本土企業家最愛的聚餐地點;90年代-進入時空的膠囊:經歷了座無虛席的興盛時期,波麗路以鐵板牛排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回憶。第三代傳人廖英鈞先生接手後,除了保留了老店的外觀及菜色,小細節如餐具、掛飾也維持創店時的原汁原味,讓老客人們能一邊用餐,一邊重溫昔日美好的回憶。時光走至近代,波麗露歷經轉型並被列入歷史建築資產。未來,透過建築、飲食文化,以及世代的傳承,它將繼續寫下臺北人的故事。

李東明


1971年生於臺灣臺北市,臺灣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本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臺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臺灣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臺灣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