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空宗與有宗 : 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初續 /

  • 點閱:6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這本《空宗與有宗: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初續》是繼另一本書《佛教的當代判釋的對話詮釋》而寫的,是去年上學期我替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和哲學研究所開講「佛教的當代判釋」一門課的現場錄音記錄,是《佛教的當代判釋的對話詮釋》的接續篇;在內容上也是接續該書而講授的,以空宗與有宗和雙方的融合為主,另外也加上佛教早期出現的說一切有部和經量部。空宗包括般若思想與中觀學,其精神宗旨,可以「即法體空」來說。即是,我們不需將事物的構成要素一一析離,到最後甚麼也沒有,這是小乘佛教說空義的方式。空宗的殊勝的地方在不需析離、破壞事物,單就緣起、諸法因緣生這一原理,便能貫穿事物的內裏,直證其無自性的本質。這無自性即是空。有宗即是唯識學,它的教說的宗旨是「識中現有」,強調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都是由心識透過一種轉變的活動而顯現,而成立。空宗與有宗的遇合,最後產生空有互融的結果,這是大乘佛教的歸宿。雙方能夠結合而融為一體的義理根據在空宗講性空,有宗講緣起,這兩個意涵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說是相互涵蘊的。性空與緣起在義理上相互含容,雙方的關係是一種分析關係。即是:從性空可以推導出緣起,從緣起可以引出性空。空有互融,在義理上有其必然性。

■作者簡介吳汝鈞
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哲學組特聘研究員,李遠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早年留學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京都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分別研習日本語、梵文、藏文及方法論。獲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哲學博士,博士論文“T’ien-t’ai Buddhism and Early Mādhyamika”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又在印度加版。在學術研究上受益於中、日、德、法、美諸方學者,但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研究領域涵蓋佛學、儒學、先秦道家、京都學派哲學、現象學、歷程哲學,皆寫有專書。近十年開始造論,開拓純粹力動現象學,寫有《純粹力動現象學》、《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目前致力於純粹力動現象學之量論(知識論)之構思與撰著,已出版《西方哲學的知識論》一書。另外,二○一一年又出版了近七十萬言的《佛教的當代判釋》一書,以十一分教判釋全體佛法。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