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印度佛學源流略論 = Indian buddhism /

  • 點閱:4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著之內容以印度佛學中的主要學說及其發展歷史為主,亦可說是印度佛學史的雛型。從原始佛學到部派佛學的發展,及小乘佛教、初期大乘佛教、中期大乘佛教、晚期大乘佛教等開展,均以現有最新史料,究其年代之正確性,並以哲學史的研究方法,使具有一般社會學的規律,並藉此表現形式,直接顯現佛學自己的特殊性。

任何學說都有它自己的源流,佛學也不例外,無論是研究佛學或學佛修行,要清楚明白佛學的本質,必須瞭解佛學源流。佛學大師呂澂,以其高深的佛學研究成就,提供另一種觀點,為您打開研習佛學的寬廣視野。

作者以提出印度佛學中的主要學說及其發展歷史,試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加以說明,此乃本著獨特之處。

作者簡介

呂澂


1896年生(清光緒23年)

原名呂渭,後改名呂澂,
字秋逸,也作秋一、鶖子。

江蘇省丹陽縣人
師範鎮江中學畢業
常州高等實業學校農科肄業
考入民國大學經濟系
1914年至日本留學專研美術
1916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務長
1922年任支那學院學務處主任
1943年任支那學院院長
中國佛教學會常務理事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副主編
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兼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9年逝世,享年93歲

近代研究佛學的學者當中,以呂澂的貢獻最為睥睨世人。呂澂通曉多國文字,佛學著作等集於一身,半個多世紀以來,呂澂以其探隱抉微,窮原竟委的治學精神,深為後人所敬重,而他研究領域的廣袤,在中國佛學界中亦少有人堪與比擬。他誨人不倦,甘於淡泊的出世情懷,以及不慕榮利的高潔情操,至今令人景仰,可謂近代佛學巨擘。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