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小手會說話 : 親密溝通,從嬰兒手語開始 /

  • 點閱:62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美國加州州立立大學研究結果:嬰兒手語會加速寶寶的口語發展,親子溝通更順利,並發現使用後的兒童其平均智商高出一般12分之多。


  李龍騰、鄒國蘇、蔡敏玲  幼兒專家學者強力推薦


  嬰兒手語是讓寶寶使用簡單的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進一步地說,寶寶先從父母那兒學到具有特定表達意涵的手勢;一旦比劃出這些手勢,父母即可瞭解寶寶想要表達的感覺、看法、和需求。雖然叫做「手語」,但多運用模仿動作的概念,而且不會用到手語的文法,因此學起來非常容易。


  在孩子開口學說話的時候,常會因口語表達的不清楚,而讓親子的溝通充滿挫折。在訪問近百萬使用嬰兒手語的歐美家庭,表達出嬰兒手語所能帶來最明顯的感受,是能加深與孩子溝通的親密感。當父母和孩子一同學習嬰兒手語,有了多一種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寶寶因被了解而更信任依賴爸爸媽媽,父母因著有趣也有成就感的互動,更投入其中。


  本書作者邱醫師專為台灣爸媽的需求而創作,詳細介紹嬰兒手語學習與使用的正確觀念;作者親自到美國學習嬰兒手語並做為自己的育兒方式,融合學習和教學的經驗,打造最符合臺灣育兒環境的嬰兒手語入門書。您可以按照書中的學習步驟,教寶寶比出第一個手語;您也可以藉著學習手語,觀察與了解寶寶的需要和想法。嬰兒手語讓信任感、安全感、親密感在家庭的溝通中慢慢萌芽生根,可預期您與寶寶親密度增加,充滿更多的溝通樂趣。



本書特色




76個生活中父母最經常使用以及寶寶最有興趣的經典用語手勢

最佳口語融合手語的引導遊戲及活動示範

十大父母學習與教學嬰兒手語的教戰手則





專家推薦





李龍騰: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前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



  本書真實的表達嬰兒手語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親密。因為父母親能即刻發現孩子的需要而使其獲得有效的滿足,使寶寶感覺不舒服的時間縮到最短,有效的減少因為不良互動而造成彼此焦慮與挫折情緒的累積,育兒品質果然更穩定。



蔡敏玲: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



  正如作者所提醒的,和嬰兒一起學習手語的歷程中,手勢的正確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議題。對嬰兒來說,親近而熟悉的家人對嬰兒每一個手勢、眼神和聲音的時刻關注、用心詮釋與積極回應或許才是學習和使用手語溝通最關鍵的意義。為了關注嬰兒的每一個手勢,家人想必會更努力積極地領受嬰兒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更熱切地停、看和聽,簡單地說,就是更努力地理解與回應幼兒的需要、想法和感受。對於小嬰兒或任何人來說,還有什麼比被理解與被認真回應更重要的事呢?自主表達的喜悅以及被理解的滿足感自然會鼓舞嬰兒再度表達的慾望,當然嬰兒也就越來越喜歡、越來越會表達。



鄒國蘇醫師: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主任;

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兼任主治醫師



  於一般家長來說,嬰兒手語是一項新的育兒觀念,藉由簡單手勢,即可達成親子之間更清楚的溝通。一般幼兒在六個月以後,即會逐漸出現許多用以輔助溝通的手勢或動作,譬如說將手伸起表示要「抱抱」,撇開頭表示「不吃」等等。過去我們就停留在這兒,等待孩子口語的發展。但是嬰兒手語則主動利用了一些有意義的手勢表達,而讓父母能更清楚地看見孩子的想法,而不只是等待孩子出現口語的溝通。有趣的是,邱醫師舉出國外的例證,證明這種學習不僅不會干擾口語的發展,還能促進口語的學習。另一方面,將嬰兒手語的概念應用在困難使用口語的幼兒,也能幫助這些孩子表達。



邱德威醫師



.現任聯安醫療體系唯安聯合診所副院長


.前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醫療管理碩士



  邱醫師於2005年親自附美受訓,成為美國嬰兒手語暨幼兒早期教育獨立講師。目前與妻子育有一子,本書小主角「邱北鼻」1歲8個月大即為邱醫師兒子。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