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佛教基本通 : 佛教的修行路徑導覽 /

  • 點閱:21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當前最權威最完整的佛教入門讀本以修行理論貫穿整本書,揭示佛教各門派的共同基礎,是修行者的最佳入門指引,認識佛教的最佳入門讀本。專文導讀: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 本書作者魯柏.葛汀的學生)專文推薦:心定和尚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惠敏法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代理校長、法鼓佛教學院校長 自鼐法師 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 單德興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本書的構想與作法本書的目的是作為佛教思想與修行的入門,寫給先前並無任何佛教知識的人看。許多佛教入門書提供讀者各種不同「佛教」的總覽,試圖平均且平衡地處理過去與現存的佛教。這種作法的好處是避免落入獨厚某種佛教形式的陷阱,而其缺點則是變成一堆日期、人名、地點、教理與修行的目錄,讀者仍不得其門而入。本書的作法是嘗試找出現存不同佛教傳統之間共同傳承的基礎觀念與修行。當然,那個共同傳承的精確本質或許有爭議,然而,本書所架構的佛教思想與修行的領域,都是各方佛教所共許的,只是方式或有不同而已。這個架構包括:佛陀的故事(第一章);文本與經典的傳統(第二章);四聖諦法(第三章);僧俗二眾的生活方式(第四章);以業與轉生為基礎的宇宙學(第五章);無我與緣起的教法(第六章);從善行與「信」到禪修階段,再到達更高體悟的漸修之道(第七章);阿毘達磨、中觀與瑜伽行的理論體系(第八章與第九章)、菩薩道(第九章)。它們都是構成佛教的基礎。聚焦於共同傳承本書的特色即是在佛教宇宙學、無我與緣起、禪修之道及阿毘達磨理論的架構等論題上,比其他入門書有更多、更深入的解說。這種聚焦於共同傳承的作法,除了能讓我們持續深入探討佛教思想與修行的一些重要面向之外,它還能提供佛教思想與修行發展的展望,以挑戰標準「教科書」的觀點,同時也更符合最近的學術研究。標準教科書的觀點傾向於用上座部與大乘兩大「派別」來看佛教史,認為大乘是針對早期佛教菁英出家主義的一次普羅大眾的宗教抗議,以及對它僵固學術主義的哲學批判,較早的佛教形式因此而幾乎邊緣化。近二十年來的研究,提出大乘並非以一個可被清楚定義的「派別」而生起,也不是大眾的在家運動,而愈來愈像是少數出家人的運動,並持續了好幾百年,至少直到五世紀。因此,本書不將大乘視為單純取代早期印度佛教形式者,而是嘗試在印度佛教思想與修行形成的層面上,聚焦於非大乘與大乘之間共通的基礎,並藉由參考斯里蘭卡的巴利文獻與北印度的梵文文獻,期能呈現「主流」佛教思想與修行的輪廓,作為在印度與其他地方發展的基礎。這種作法看似尊古,但卻是嘗試以佛教傳統本身了解它們的方式,來指出佛教思想與修行的基本原則。因此,本書所引用的資料,雖然從佛教徒的觀點來看很基本,但只在專門的書籍與論文中才能找得到。期望本書不只對初學者有用,對於佛教研究資歷較深者來說,也能有所助益。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