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人居熱環境 = Thermal environment of human habitat /

  • 點閱:14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是我從事建築熱環境教學二十多年的心血。過去,我一直避免許多枯燥的建築物理教材,努力如何讓建築物理學更接近生國與文化,以讓學生能夠發展成為建築造型。有鑑於此,本書希望能結合建築文化、氣候、熱環境的知識大成,以啟發建築設計的靈感。


  我深知,建築學群的學生,有許多是幻想做為建築大師的一群,一向對於工程與實務有所抗拒。我跟他們之中許多人一樣,是以建築藝術的志向投入建築系的,但我後來發覺建築學假如缺乏工程智慧,就有如義和團般,永遠無法登入永續設計的殿堂。我曾以建築藝術為己任,以建築系為唯一志願進入大學,我從沒想到我會入建築物理的生涯,只是在大學時期聽膩了空泛的建築理論,厭倦了虛華無實的大師妄想,惶恐於建築工程實務空無一物。


  大學中,我一直思索台灣建築是什麼?亞熱帶建築風格是何物?東方建築與西方建築有何不同?當時我很想由風土氣候去反省建築風格,但我們的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老師是機械系的老教授,講的都是一些聽不懂的機械原理,或是一些與設計無關的公式,參考書則是一些翻譯日本美國的大雜匯,令我十分不爽。坦白講,我並不喜歡物理數學,我的人文課程與設計成績都名列最前茅,但我只是不爽大學課程完全聽不懂而已,我立志選擇一門最聽不懂的冷門課,好好研究它,將來要寫好教科書,讓建築系的學生容易瞭解它,不要再像我一樣痛苦而已,因此我就毅然決然出國學習建築物理了。今天,我做到了,我自認能將一本有趣而容易理解的建築熱環境學交給下一代,希望不再令他們不爽。


  回想學生時代,看了許多名嘴的著書與翻譯書,常常看不懂、不知所云,常以為自己沒水準而難過。後來我到日本留學,發現當地的書很好讀,一點也不硬掰。有時把外文書拿來與台灣的翻譯書一對照,才知道以前讀的內容根本有許多是翻譯錯誤,甚至有許多是東併西湊、詞不達意的,才發現我們過去常常是被國王的新衣呼愣,甚至是被騙得團團轉的。回國以後,我常向學生說,假如您看不懂一本書的內容,先不要自責,那一定是寫書者有問題。我也自勉,我一定要寫一些讓人看來清晰明瞭的書,假如有一點看不懂,一定是我的錯,讀者不必自責。



【本書特色】



  本書取名「人居熱環境」,從風土建築、環境氣候到建築節能,是集我教習建築物理二十餘年的特色,以及我從事本土建築研究的精華,尤其致力於反省歐美寒帶建築風格與高科技設備的迷失,自信是一本立足於亞熱帶特色的建築熱環境學,也是建築專業者邁入永續建築設計的第一課。僅以此書贈與建築學子,希望大家能兼修人文與工程的奧秘,讓設計美學更有堅實的內涵,讓工程實務有更完美的演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