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商用拿破崙兵法 : 天才領袖:勝於命令戰法,敗於訓令戰法 /

  • 點閱:20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第一篇 命令戰法立功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歐洲各國紛紛出兵,試圖熄滅這股風潮;法國本土則因權力結構改變而呈現爭權、不安的局面。這時一位矮小、出身屬地的低階軍官,卻趁勢而起,領著一群未經訓練的士兵,打敗了奧軍,征服了義大利。究竟這位學經歷都不夠的軍官,是如何締下這些戰績的?這要歸功於他開發出「命令系統組織」,運用參謀使作戰力更靈活;而各個擊破戰法,更使他戰無不克。  第二篇 為大歐洲奠基  法國的政局仍是不穩,拿破崙遠征埃及又失敗,奧、英、俄便又組同盟,奪回義大利。這激怒了心高氣傲的拿破崙,遂決定以空前的壯舉翻越阿爾卑斯山突襲,向世界宣告他的決心、能力及警告。由於法國政府的顱頇無能,拿破崙早就有意取而代之。挾著收復義大利的餘威,他如願地登基,做了法國皇帝及義大利王。這段期間,善用參謀、開發新戰法及旺盛的企圖心,是拿破崙致勝之道。  第三篇 轉戰四方  為實現大歐洲帝國的理想,拿破崙開始南征北討。首先他擊敗了維持中立的普魯士。由於他太過屈辱普國,以致他最後是敗於這些同仇敵愾的普人手中。他又發布大陸封鎖令,企圖用經濟力量孤立、擊垮英國,但卻適得其反。在與俄、普會戰中,他對俄軍所向披靡,對他的征俄計畫,有很大的鼓舞。西班牙王室內鬨,請拿破崙援助,無異引狼入室,可是游擊軍卻牽制了大量的法軍……。  第四篇 訓令戰法奏捷  趁拿破崙攻打西班牙,不甘雌伏的奧地利又整合軍隊突襲法國,但被法軍再次制服。志得意滿、野心勃勃的拿破崙,不顧眾人反對向俄國宣戰,卻被嚴寒的天候、俄軍的堅壁清野戰術擊敗。盟軍趁機應用新戰略「訓令戰法」對付他。這個針對拿破崙弱點設計的新戰略,使法軍在德勒斯登會戰中吃足苦頭,乃至靠它打敗了拿破崙。最糟糕的是,拿破崙當時沒意識到這個事實。  第五篇 非戰之罪?  在萊比錫戰敗的拿破崙,一路且戰且退,終於回到巴黎。不料國內反對勢力高張,盟軍又節節進逼,雖力挽狂瀾,仍不敵盟軍而敗於滑鐵盧。項羽在垓下戰敗時,曾感嘆「非戰之罪」,而歸咎於「時不我與」。任何權力慾重的領袖都會有這種想法,拿破崙也不例外。但他真的沒錯嗎?當然不是,他未能因應戰場、武器之不同而改變戰略;沒有培養具獨立作戰能力的部將;罔顧人民的意願;太小看敵人,輕視圍牆步槍兵的作用等,這些個人因素導致了他的滅亡。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