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趨勢的衝擊下,文化政策的思潮也受到影響,加上藝術與文化沒有明確標準,結果不易量化呈現,因此文化政策的執行產生許多議題與爭論。例如:政府是否要補助藝術文化?在經濟不景氣時,最先被刪減的補助項目一定是藝術與文化嗎?再者,倘若政府撥予經費,補助缺乏美感的前衛藝術、有傷風敗俗疑慮的性藝術,甚至是公然挑戰社會禁忌的觀念藝術,會不會更進一步激起民眾「浪費納稅人血汗錢」的譴責呢?
英國最嚴重的藝術爭議──「泰特畫廊磚頭事件」,國家在經濟衰退之際,泰特畫廊卻從美國高價購入「藝術品」磚頭,導致民怨四起,媒體交相批評;但是假如從美學、政治、經濟、道德、媒體與政策等各個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此爭議對英國當代藝術的貢獻實在是功不可沒,完美地將爭議變成正向的結局。透過此書,可以掌握世界的潮流與脈動,並了解文化政策在社會中扮演著何其重要的角色。
簡瑞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英國里茲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嘉義大學美術學系暨視覺藝術研究所教授兼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曾任國小教師、教育部社教司幹事、國際文教處秘書、 駐紐約文化組秘書,著有《藝術爭議探析及其對文化行政與藝術教育之啟示》(得裕印刷,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