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內容覆蓋藝術管理領域的十大主題板塊,整理了「專業場」十位來自海內外的藝術管理精英與我國藝術管理人才的深度探討:Benson Puah 就藝術場館運營做出了多方面的示範;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其教學系統的運營經驗為藝術教育提供了模式借鑒;鄭新文針對藝術機構的戰略管理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梳理和經驗傳授;Henry Fogel 以案例生動地講述了如何進行藝術籌資;崔德煒則進一步探討了藝術行業的財務管理;謝嘉哲和鄺華歡分別就溝通和資源整合、搭建網路,以及舞臺管理和製作人的重要性等作了具體闡述;而梁麗珍則著眼於觀眾拓展的方向,講述如何為藝術搭建更廣大的平臺;Pete Dyson 向藝術工作者普及為藝術創意保駕護航的法律知識;至於夏學理則更是另闢蹊徑,提出如何借創意推動藝術行銷。這十大主題板塊為藝術管理學科建設提出了新問題,理出了新思路,尋找了新方向。
從劇碼製作、劇院運營、籌資捐贈、舞臺管理、藝術行銷、財務管理、藝術教育到劇院與城市社區的關係、觀眾體系培育……林林總總,大戰略和小細節、形而上和形而下、理論分析和實際操作,娓娓道來而忠懇平實,相信對從事劇院工作的人士大有脾益。
梁麗珍
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香港教育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企業行政人員文學碩士、群眾文化副研究館員職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文化市場與產業專家庫專家、廣州市天河區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天河文創協會副會長、廣州市2017年度產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緊缺人才)、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廣州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創辦人暨團長。策劃組織廣州大劇院開幕式,組建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中心,創立了「交一天時光給藝術」公共藝術教育品牌,「課堂X舞臺」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藝館」藝術管理人才培養平臺,以及為本土青年藝術家提供舞臺的原創實驗劇場《水墨與絲竹的對話》等。其創立的以「培養觀眾、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三位一體的劇院藝術教育模式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