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誰製造了貧窮? : 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

  • 點閱:1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 跳脫黨派框架,挑戰經濟不平等的謬見

  ★ 對當代經濟問題,提出最「政治不正確」的反駁

  ★ 長居亞馬遜經濟類書暢銷榜,讀者4.8顆星好評

  ★ 外媒盛讚:「每位總統候選人都應該讀的書」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萬物皆有代價。」
  臺灣貧窮率「世界第二低」,我們真的富有嗎?
  收入統計數據代表什麼?背後隱藏什麼訊息?
  政府如何定義貧窮,會怎樣影響人民的生計?
  為什麼比起創造財富,政府更重視分配正義?
 
  美國重要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索威爾,在此書中勇敢挑戰經濟不平等的謬見。
  
  如果你深信《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或《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那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因為它揭露了權威人士和政治人物的無知與謬誤!
 

  有錢人與窮人的收入差距正在擴大?!
  ▶根據收入所定義的貧困階級,大部分是由年輕人與較無工作經驗者所組成,但是沒有人會年輕一輩子。相反地,那些收入最頂層者,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十年後,經歷了收入砍半甚至減少更多的情況。
 

  福利制度能減少收入或財富的「不均」,終結經濟落差?!
  ▶假設一個人能以勞動獲得一萬元的收入,卻因此失去一萬五千元的補助,這代表重返勞動市場會讓自己的生活水準下降──就某種程度而言,不斷擴大福利制度,就是讓更多人不需工作就能活下去,造成更嚴重的收入不均。
 
  「錯誤的前提鮮少能帶來正確的結論。」任何政治上的干預,都會顯著影響經濟發展。中國曾創造許多優秀的古文明,卻因為十五世紀鎖國政策的失誤,再也回不去以往的盛世;全球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如今卻是西歐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為什麼猶太人、黎巴嫩移民,總是能夠在各領域取得亮眼的成就,美國的黑人卻比白人更容易深陷貧窮?
 
  對「不平等」的過分關注,儼然成為知識分子、媒體與政治人物的重要標誌。許多經濟學家與政客出於政治動機,大肆宣傳模稜兩可的收入統計數據和理論,卻經常避開貧富不均的真正成因──生產力不均。如果我們只在乎財富分配,而忽視地理、文化、社會和政治因素造成的生產力問題,或是只關注收入差異,卻不去討論高收入者的成就或他們為社會帶來的好處,我們將無法得到客觀的事實。
 
  無論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自由主義的倡議,或是基於保守派的立場,都僅是為了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與視野,如同作者在此書中說道:「對人類制度的研究,永遠都像是在尋找最可容忍的不完美。」本書若能提供關於真相的一小部分,目的就已達成。
 

專文導讀
 
  莊奕琦/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國內好評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孫明德/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廖啟宏/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顏擇雅/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一本擲地有聲的書,討論發展差異的成因,發人省思,值得一讀。」——莊奕琦/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索威爾在本書中以經濟的洞察眼光剖析貧窮問題,並且提供了地理、文化、社會和政治因素。他『非政治正確』的切點和論述,挑戰了我們對貧窮既有的想法。身為加州政府經濟學者,對於本書諸多論述感到耳目一新。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廖啟宏/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財富與貧窮是經濟學的根本問題,理論上創造財富與脫離貧窮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生產與交換,而現實中這些經濟活動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本書關於這些因素的經濟思辨,能夠幫助讀者看清政客們操弄貧窮議題的伎倆。」——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海外盛譽
 
  「索威爾透過國際性視角來審視我們此刻面臨的爭議,並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貢獻。」──《國家評論》
 
  「索威爾理應拿諾貝爾獎。沒有人像他一樣寫了這麼多有洞見、有深度的著作。本書是又一次令人震驚的觀察,揭露了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無知。為我們呈現了文化、地理、政治和社會因素如何影響社會進步或退步,這讓沉迷於政治正確的人感到憤怒,卻會讓其他人更加明智。」——史帝夫·富比世(Steve Forbes),《富比世》
 
  「針對那堪稱世界上最具爭議性的政治手段──階級仇恨的措辭,進行冷靜但針針見血的控訴。」──《華盛頓時報》
 
  「本書凝聚了索威爾長期研究的成果,他質疑了美國公共政策的基本假設,並緊緊圍繞在他一直強調的『基於事實』。」——傑森·萊利(Jason Riley),《華爾街日報》
 
  「此書可貴地揭露政治人物與知識分子在財富與貧窮見解上的煽動,與純然的無知......索威爾的新書攻破了政客、知識分子與各路騙子對收入所發表的一切言論,此外,這本書還超有趣!」──華特·E·威廉姆斯(Walter E. Williams),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對導致經濟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進行挑釁式的分析......儘管索威爾並沒有提出一蹴可幾的解決方案,但其論點表明,任何企圖大刀闊斧提升落後國家或族群經濟面向的重大舉措,都應將文化納入考量,此點確實值得深思。」──科克斯書評

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

  美國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現為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曾在康乃爾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校教授經濟學,亦曾擔任政府部門經濟顧問。其研究主題從經濟學涵蓋到歷史、種族、社會政策、思想史,並以自由主義保守派的立場為媒體撰文,著有《謬誤與真相》、《偽歧視》等著作三十餘本。

  索威爾向來擅長用理性、客觀的角度分析複雜的社會議題,即便身為美國黑人,他仍極力反對黑人特權,認為福利政策正是阻礙族群進步的主因。其一生獲得許多榮譽,包括法蘭西斯·鮑伊爾獎(Francis Boyer Award)、布萊德雷獎(Bradley Prizes)、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肯定其在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領域的成就。

譯者簡介

李祐寧

  現為專職譯者,譯作集中在社會、金融、心理等議題上,譯有《說理》、《被壓榨的一代》、《甜與權利》、《行為投資金律》、《投資心理戰》、《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