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食農社會學 : 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

  • 點閱:6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糧食是社會變遷的鏡子

  臺灣實農教育法通過之限量紀念版
  各大學與社區大學食農教育相關課程推薦選書

  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公民退位為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農村與都市的矛盾逐漸拉大。繼之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發展主義與對環境、生態的不當掠奪,後果就是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糧食問題,甚至危及人類生存尊嚴。

  食與農從人們對飲食認知出發,藉另類食物選擇(網絡)的呈現,擴及農業生產、品種改良、食品加工、廚藝呈現的統整並觸及各類的矛盾,甚或基因改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延伸人民生活在鄉村的種種可能,意味著地方社會的再認識,地方並非空間場域而是歸屬、記憶、認同、味覺、風土與習慣的形塑之處。

  簡單來說,臺灣和日本的「食農問題」有相當多可以互相參照與學習的地方,先不論許多新興的概念,如「里山里海」、「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都淵源自日本用語,我們的日常飲食更摻雜了不少日本要素。本書集結日本食農專家的十四篇專論,探索食農議題的各個面向以及建構新倫理,讓讀者再度從消費者化身公民,奪回自主權。

專文推薦

  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蔡培慧
  開學文化發行人 顧忠華

特別推薦

  臺灣立法院院長 游錫堃
  食育力五星級城市嘉義縣縣長 翁章梁

  (以下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王俊秀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李丁讚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周素卿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陳東升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
  臺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 曾旭正
  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蔡培慧

桝潟俊子

  現任:淑德大学社區發展政策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有機農業運動と<提携>のネットワーク』、『地域自給のネットワーク』(共編著)

谷口吉光

  現任:秋田県立大学地域連攜・研究推進中心之教授

  主要著作:「坂ノ下の桃源郷──持続可能な社会における農業・農村の姿とは」『生活協同組合研究』422:38-48、『戦後日本の食料・農業・農村9──農業と環境』(共著)

立川雅司

  現任:茨城大学農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萌芽的科学技術と市民』(共編著)、『遺伝子組換え作物と穀物フードシステムの新展開』

譯者簡介

蕭志強

  專業日文譯者,譯有《鴉片戰爭》(遠流)《武士道解題》(前衛)等書共250冊,擔任臺南社區大學農耕工作坊教師、奇美農場假日農夫班教師。

鍾怡婷

  臺灣大學農業推廣所博士,現職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環境永續之農漁村傳統智慧集錦:稻作文化》,並任《巷仔口的農藝復興》、《藏種於民》之共同撰稿人。

林朝成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臺南社大校長。譯有《佛教與生態學》(法鼓文化),於成功大學開授「農村社會與文化」、「里山里海方案規劃」等課程。

王偉綱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學士,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社會組碩士。學術領域興趣為社會理論、文化研究、次文化。現任職學術出版社編輯。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