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達爾文進城來了 : 新物種誕生!都市叢林如何驅動演化? /

  • 點閱:15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當達爾文演化論深入現代都市叢林,生物在高樓林立的人口密集區如何展現驚人的演化?――――   達爾文認為,演化是緩慢運作的過程,在人類短暫的一生中不可能觀察到。 但事實上,就這麼一次,他錯了。 透過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你所居住的城市,直擊自然界的天擇如何在人類的力量下逐步扭轉!   ★從六本木之丘、福岡、新加坡、曼哈頓到柏林,盡覽生物展現的演化大驚奇 ★仙台的烏鴉已經學會利用往來的車輛壓碎堅果,英國的山雀會打開牛奶瓶蓋 ★新加坡外來的福壽螺在原生的牽牛花上產卵,外地的物種在大城市裡異業結合 ★波多黎各的蜥蜴演化出更厲害的腳掌,可以攀附平滑的混凝土牆 ★生活在歐洲都會區的烏鶇以更高的音調鳴唱,以免聲音淹沒在喧囂的交通之中 ★北美底鱂對多氯聯苯有了抵抗力,公園裡的鴿子演化成對重金屬具解毒力   ▍審定‧專文導讀   林大利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各界讚譽推薦   丁宗蘇 ∣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王道還 ∣ 生物人類學者 李文雄 ∣ 演化生物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家維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何華仁 ∣ 鳥人、木刻版畫家 林仲平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邵廣昭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高文媛 ∣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袁孝維 ∣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徐堉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張東君 ∣ 科普作家 黃一峯 ∣ 金鼎獎科普作家、自然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 ∣ 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者 黃貞祥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顏聖紘 ∣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人類正朝向全球有四分之三人口居住在城市的未來邁進,真正的自然環境和生物該何去何從?   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都市生態學家,身為其中一員,本書作者研究人造環境如何提升、改變周遭動植物的演化速度。在本書中,他帶領我們周遊世界,近距離觀察自然界,看看天擇的靈活多元和快速應變多麼令人驚訝。   生物在為人類打造的環境中,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發展適應力及演化力。與我們比鄰而居的野生動植物必須想辦法適應一連串的挑戰:應付「都市熱島效應」;在建築物那高聳、多岩石組成的類洞穴結構,或有如零星綠洲一般的都市公園中生存,但煙霧、自由放養的貓狗等因素,使得野生動植物置身險境;面對不絕於耳的交通噪音、如霧瀰漫的細微塵粒,以及任何動物都無法飛越或挖掘的通行屏障;依賴主要由人類衍生的食物構成的食源。   地球上的生命史正走向新的篇章,許多原有的生物雖然不幸消逝,但有一系列全新且令人興奮的生命形態正準備誕生。   本書收錄許多令人矚目的實例,描述人類和生物和諧共存的獨特現象,開啟耳目一新的都市演化願景,並揭露了演化速度之快遠超過達爾文所能想像,同時讓我們燃起了一絲希望:人口過多不見得造成大自然一起陪葬。

■作者簡介曼諾.許特惠森曼諾‧許特惠森 荷蘭演化生物學家暨生態學家,萊登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終身職研究科學家,在萊登大學教授特徵演化和生物多樣性。 發表多篇與演化、生態相關的文章,著有三本廣受歡迎的科普著作。 陸維濃;林大利(審定) 姓名:陸維濃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目前為專職譯者,熱愛大自然,以傳遞科普新知為志業。近期譯作包括:《人類這個不良品》(天下文化出版)、《預見未來的人》(貓頭鷹出版)、《毒生物圖鑑》、《下一個物種》(臉譜出版)等。 譯文賜教:weinunglu@gmail.com 姓名:林大利(審定)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班研究生。由於家裡經營漫畫店,我從小學就在漫畫堆中長大。高中之前,不知道窗外有一種小鳥叫做「珠頸斑鳩」;大學之前,不曾好好閱讀萬字以上的科普書。看小鳥到現在,不知不覺就快要20年了,鳥類早已成為我生活的許多部份。出門總是帶著書、會對著地圖發呆、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小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