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課堂教學社會學 /

  • 點閱:25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當我們用「課堂社會」這個新視角去觀照學校的課堂教學時,我們還有可能為解決一些舊有難題找到一些新的思路。譬如,課堂教學既然以班級授課為組織形成,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充分利用班級中的組織資源與集體力量呢?而課堂教學過程本身又怎樣才能對班級的集體建設及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所貢獻呢?對於這些問題,過去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現在,則可以有一個斬釘截鐵的回答:增加學生的課堂交往,提升學生的課堂地位。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課堂社會、走進課堂社會、研究課堂社會和理解課堂社會。這是進一步認識課堂教學、進一步改造課堂教學的前提。長期以來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研究一直是「就課堂談課堂」、「就教學論教學」,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添加「課堂社會」、「社群生活」的切入點的時候了。若以學科概念來表述便是: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社會學研究。 ●吳康寧現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社會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學科規劃組成員學歷:南京師範學院教育系   曾先後赴日本廣島大學、東京大學及加拿大安大略教育科學研究院留學  作者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基本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出版學術譯著《非學校化社會》及學術專著《教育社會學》、《課堂教學社會學》、《課程社會學研究》等,獲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全國模範教師”等獎勵與榮譽稱號。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