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1人藝術無限公司 : 我是藝術家, 我自己賣作品!個人創意事業營生指南 /

  • 點閱:15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你不必得挨餓才能成為一位藝術家!
數位時代改寫了創作生態,主動出擊,讓粉絲軍團找到你。
 

這樣真的會餓死嗎?
◆不想進公司上班,想搞創作維生?
◆才發現自己有創作天分,好想做作品?
◆很想把兼職創作升級為全職事業?

誰說創作就一定得勒緊褲帶?但若只是端著作品,眼巴巴等著慧眼獨具的經紀人看上你,那褲帶勒多緊都沒用。

許多創作者都曾在「想要以創作謀生」和「相信它可能實現」兩種心態之間緊張拉扯:心理素質夠不夠堅強、作品怎麼被看見、怎麼找到買家……一個人好像無法既創作又賣作品。

但網際網路時代的潛力與可能性,卻已經改寫了創作者的發展路徑。本書作者以其特殊的經歷──不是所謂的「天生藝術家」,投入創作的起步很晚,也沒受過太多正式的訓練,卻可以全職創作者的身份賺取優渥的收入──提供讀者越過傳統守門人(經紀人)、直接面對買家的各種建議與做法:

◆如何拍好作品的照片、在網路平台上做最佳展示?
◆如何忠於自己、寫出動人部落格,讓人們知道你在做什麼?
◆如何挑選適合的平台販售作品?
◆如何完美的包裝好作品、送到買家手上?
◆如何與出版社談授權?如何向藝廊毛遂自薦?
◆如何策劃個展?如何撰寫創作自述?
◆如何找經紀人,或不找經紀人?

作者整備了必要工具,讓你以自己的標準來定義成功;你不必再等著被物色、被挑選,只為了某些特定喜好。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數位藝廊,培養一大批瘋狂粉絲,每個人都是你服務的對象……最後,你通常都不必找他們,而是他們來找你!

【給未來藝術家的一段話】

在成為一個藝術家前,想想「藝術家」對你而言是什麼?我喜歡以「身份」而非「職業」去看待我正在做的事情。
身份的建立過程包含了內與外兩個面向:向內是你怎麼發現自己的本質,向外是與他者互動中,確立前者。因此當今藝術創作,如何讓自己和作品保有靈活的對話情境是重要的。藝術家是個身份,你必須走向自己,也同時走向人群。——牛俊強,當代藝術家

生在台灣的藝術家們,很不幸的這裡沒有像樣的官方美術館/學院/媒體/評論/策展/研究/畫廊/藝術市場……,但沒關係,我們有著充滿創造力的心靈,可以藉著新的觀念和技術,捲起衣袖重新塑造藝術世界,而這本書會是發展職業藝術生涯頗實用的參考資料。——吳季璁,藝術家

藝術家是一個職業身份,也許你不想主動去街頭拉客,但你得在當有人走過來詢問你的名字時,能夠立刻拿出自己的名片,並且隨時準備好一個可長可短的自我介紹。機會常常就是這樣來的。——莊志維,新媒體藝術家

藝術的無用在於它的精神性,藝術的有用在於它的影響性!
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在找尋這時代的藝術精神,也同時在找尋這時代的藝術生存之道。——郭奕臣,藝術家

麗莎.康頓 Lisa Congdon

麗莎.康頓自二○○一年開始從事藝術創作,原先只是作為休閒嗜好,五年後則開始舉辦展覽並銷售作品。如今,麗莎已是全職的插畫家與純藝術創作者,以其色彩繽紛、精巧繁複的油畫、繪畫與圖案設計作品著稱。麗莎為遍及全球的客戶繪製書籍與文具的插畫圖像,並且設計織品和家庭用品。她也是《無論你是什麼人,都要做個善良好人》(Whatever You Are , Be a Good One)這本書的作者,並曾參與當代猶太美術館(The Contemporary Jewish Museum)和貝德福德藝術中心(Bedford Gallery)等地所舉辦的諸多展覽。麗莎也會在個人部落格「今天會很棒」(Today is Going to be Awesome)固定發表貼文,分享生活、創作與靈感啟發的心得點滴。她目前居住於美國加州奧克蘭。
郭玢玢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時報出版生活線主編。編輯與翻譯是多年職涯中唯一的選擇,也是今後想繼續做好的工作。譯有《口袋圖書館―古埃及》(貓頭鷹)、《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醜:萬物的美學》、《設計生意經》(典藏)等,也曾從事HBO電影頻道字幕翻譯。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