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毛澤東最後的革命 /

  • 點閱:19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毛澤東,一九五八


  當時人民都造反,正如這之前人民都革命,之後人人又都誨言造反,或乾脆忘掉這段歷史,人人又都成了大災大難的受害者,忘了在災難沒落到自己身上之前,也多多少少當過打手,歷史就這樣一再變臉。你最好別去寫什麼歷史,只回顧個人的經驗。……而且說不準什麼時候,等人忘了,又捲土重來,沒瘋過的人再瘋一遍,沒受過迫害的再去迫害或受迫害,也因為瘋病人生來就有,只看何時發作。——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是共黨統治中國五十年來最關鍵的十年。在1966年之前,中國還是個典型的共產主義國家,用計畫經濟和一黨專政來統治人民。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居然放任紅衛兵對抗共產黨員,在任何共產國家都不曾出現這種情況。數萬名官員被羞辱、毒打甚至被殺害,社會秩序一片大亂,甚至必須動用軍隊來維持(但方式也同樣殘忍)。


  在這本巨作中,麥克法夸爾和沈邁克解釋為何毛澤東要發動文化大革命,描述他如何一手操控這場運動,以及如何不擇手段地誅殺異己。作者也記述在這場駭人的政治災難中,國家如何變成互相屠殺的戰場,整個文化大革命後來完全失控,肅殺的氣氛癱瘓了整個國家。除了平民之外,毛澤東還得忙著對付他的政敵:林彪、周恩來、鄧小平、江青。


  毛澤東死後,為了平復這十年間的肅殺與混亂,接任的領導人鄧小平採取改革的路線,此後資本主義在中國欣欣向榮,共黨也不再具有絕對的威權。


  《毛澤東最後的革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毛澤東有精細的分析與批判,也是見證這個轉折年代最具公信力與可讀性的資料。



本書特色



  關於文革的研究,受限於中共的政治氣氛,過去三十年來,反倒是西方漢學界的研究比中國人更細膩,而中國近代史的研究重鎮,就非哈佛的費正清研究中心莫屬。本書的作者麥克法夸爾早先與費正清共同編著《哈佛劍橋史》,目前是公認的中國問題專家。另一位作者沈邁克精通中文,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正好在上海讀書,親身在中國目睹那個狂熱的年代。從作者的背景看來,本書的除了客觀中立及資料嚴謹之外,兩位作者本身與中國的淵源,使得他們的筆下多了些時代的關懷,尤其是針對文革中的知識分子。


  本書所根據的史料,大部分都是第一手的官方文件及文革參與的回憶錄與訪談,所以本書並非純粹的史料彙集,而是兩位歷史學家畢其一生的研究熱情與志業撰寫而成的扛鼎之作。本書目前在中國仍未被授可發行,此次能在台灣發行繁體中文版便顯得意義非凡。正如兩位作者所言,希望本書的發行,


  啟發更多人對文革、對現代中國的探究。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



  1930生於英國。他生涯資歷豐富,曾在中國擔任駐外記者,為每日電訊報、BBC等媒體採訪撰稿,也曾短暫從政,目前為哈佛大學教授。他曾擔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並且曾和費正清一起主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他著作主要集中在討論現代中國的問題,也被西方世界認為是卓越的中國問題專家,尤其關於中共崛起至文化大革命的這段歷史。




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



  瑞典隆德大學教授,以熟練地掌握中文,收集文革資料豐富和考據縝密而在文革研究者中享有聲譽,他和麥克法夸爾用十年的時間撰寫本書,計劃將成為西方一些大學的教科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