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認不是一個成功的爸爸,但一直努力想當好「爸爸」這個角色;偶爾寫過一些有關孩子的文章,但從來不曾認真想過自己會如何教下一代,因教育是件最複雜的溝通工程。這只是嘗試一些孩子之間的遊戲記載下來。
所以當這樣一本經歷前後長達十年的生活記錄要集結成書時,作者想要訴說的是:這不是一本教導如何培養創造力、同情心的手冊,這只是一本曾經在童年享受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和不健康的教育方法之後長大的人,在為人父親之後,對自己子女的觀察和記錄,希望能給在同樣環境中成長的父母和孩子,一些可供相互觀摩與思考的概念,一塊而成長。
原來屬於孩子專利的『創造力』與『同情心』這兩項真貴的寶貝,是充實精神生活以豐富人生的法寶,不應該讓孩子在社會及教育體制下,所規範的標準答案中成長,而讓孩子的『創造力』與『同情心』在長期的惡性循環下消失殆盡。
作者希望大家用心來陪著孩子渡過童年,作為自己『童年期』的再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