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ib 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借閱次數: 3

懷柔的中國? : 中共對外關係 /

  • 作者:傅國良,曹炳揚著
  • 出版者:海鴿文化出版 ; 創智文化總經銷
  • 出版地:臺北市 : 臺北縣中和市 :
  • 語文:中文
  • 叢書名:成功講座 ; ; Success ;
  • ISBN/ISSN/ISRC:9867763912 (平裝) :
  • 作者:傅國良;曹 炳揚
  • 索書號:574.18

  新世紀的中國,在外人的眼裡,是獅子、是狐狸、是綿羊、或者是一隻龐大的亞洲象?   中國的對外政策,無論是對台灣、對整個亞洲,還是對全世界,都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中國大陸自1979年改革開放後,二十多年來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使得中共無論在政治、經濟、外交、軍力等綜合國力均大幅提升,在國際社會中影響力日增,蘇聯垮台後,中共隱然成為國際社會中挑戰美國主要對手。   然而,中共目前尚未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惟就東亞地區安全情勢而言,南海主權、臺海兩岸、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穩定與和平,均與中共的對外政策發展動向息息相關,尤其對兩岸關係的互動發展更具重要性。因此,首先必須了解國際環因素對中共的對外政策的影響?中共對外政策的目標和利益為何?中國的和平崛起對於國際體系與東亞區域的影響為何?它崛起後是否對既存的霸權挑戰或是和平共處?各相關國家如何面對中國大陸崛起採取相關對策?   其次,在國內環境因素方面,中共的政治、意識形態和綜合國力,在中共對外政策上發揮多大影響?   透過本書作者的描述,解答了研究中共在冷戰後時期的戰略思潮與意圖,本書除具學術參考價值,也兼顧實際應用價值,兩岸關係的問題日趨國際化,益使中共對台政策更趨靈活與彈性,尤其將中共對外關係發展提出完整而有條理說明,並充分闡釋與經驗證實,對有心認識中共對外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的讀者,本書皆具有參閱價值。   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隨著二元體系相繼瓦解,二十一世紀東亞各國在全球地位、重要性及自主性,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且各國間的經濟互動與互賴程度也不斷增加,區域內的貿易依存度的更加提高,對東亞而言,不論是出口或是進口,其最大的市場仍是東亞本身,而區域外國家的地位已逐漸下滑。東亞各國的產品在區域內流通循環;自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不僅進入東亞區域內循環機制中,更對外資企業的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因此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愈大,就會帶來東亞分工體制的強化與擴大,有利於東亞的經濟發展。換言之,區域內循環機制已在東亞日漸形成,且有利東亞地區經濟整合,但是經濟整合仍然處於萌芽階段;其次,也面臨許多非經濟(政治、安全、軍事、文化、歷史等)層面的挑戰,根據本地區的環境特性,共有下列幾點(一)分裂國家依舊繼續存在,邁向統一過程中所衍生的軍事緊張;(二)毀滅性武器的擴散和軍備的加強所帶來的問題;(三)關於海洋的主權以及海洋資源和海上航線等課題;(四)重要資源的供需失衡惡化的問題;(五)人權和民主化有關的摩擦,以及宗教、經濟、文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中的大多數,直接或間接地與中國有關,甚而因中國因素,還有可能加劇到引起紛爭的危機。首先是俄羅斯國內政治和經濟事務的重建同時,美國布希政府在「九一一」事件後,國內經濟成長趨緩下,不願意在國際事務中再扮演全面性的角色,使得東亞區域出現兩極體系下所罕見的權力空隙;因而東北亞情勢有中共與日本兩大強權的存在,兩國各自在政治、外交、經濟與軍事上相互較勁、互別苗頭,時而顯現友好一面,時而表現競爭的一面;其次,各國(中、日、南韓、北韓、俄羅斯、美等六國)在致力於朝鮮半島無核化,期藉通過六方會談和平解決核擴散問題,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同時也存在分歧。使得東亞地區正陷入一片渾沌狀態,類似這紛擾亂象之中渾沌時代,中共與各國家的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甚至與兩岸之間的互動及未來走向如何,是否仍是亂中有序,或是意味著東亞區域內各國越來越需要與中國的合作。2002年以後,新的中國領導班子胡溫體制接班後高度重視中美關係,在毛鄧江基礎上又把中美關係向前推進一步,2004年胡錦濤更進而提出十六字方針,「增加來往、加強了解、擴大共識、深化合作」。正因如此,新的世紀中國大陸的對外政策無論是對於東亞地區,還是對於世界都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