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失靈的年代 : 克魯曼談金融海嘯 /
|
金融海嘯真的是百年一遇的大災難嗎? 歷史,其實不斷在重演 時間要從1990年代談起,因為當時的亞洲金融危機,正像是替目前的全球危機先來一場預演。1997年,泰銖貶值竟然掀起滔天巨浪,淹沒了亞洲大部分國家;在這不久前的墨西哥,更是因為「龍舌蘭酒危機」,禍延阿根廷,造成超級通膨;日本經濟在90年代,也因為經歷了長達10年的不景氣,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回顧這些事件,再對照現今的情況,我們不難從中發現,這世界的某些機制,會將微小的政策錯誤,轉變成重大的經濟災難。 此波的金融海嘯,輪廓已大致明顯:一場起因於美國的房市泡沫,在全球金融化的影響之下,觸發了全球金融體系崩潰。有人說,葛林斯班放任的態度,助長了股市與房市兩大泡沫,多少要為此事負點責任,因為他雖然曾警告「非理性繁榮」的危險,卻兩手一攤,什麼事也沒做。此外,面對華爾街所創造的一大堆衍生性金融商品,葛林斯班沒有擴大管制,或加大金融安全網,反而大力讚揚這些金融創新。然而,只將錯怪到葛林斯班身上也不盡然正確,例如社區再投資法(CommunityReinvestmentAct)強迫銀行放寬貸款條件,讓原本還不起抵押貸款的少數購屋族群也能取得貸款,再加上主管機關解除太多管制,特別是在1999年廢除葛拉斯-史提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Act),允許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的業務,因而讓銀行體系承受了更多風險,惡意忽視的態度,終於造成了危機。 雖然目前的危機規模驚人,但克魯曼認為,世界還不到末日,要解決當前的「蕭條經濟」問題,我們要靠凱因斯經濟學,只要透過銀行增資、解凍信用市場,再輔以公共支出,創造充分需求,我們就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