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羞辱創傷 : 最日常, 卻最椎心的痛楚 /
|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 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 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養你真辛苦,養條狗都比你好。」 「你是從垃圾場撿回來的。」 「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一個很爛的人。」 這些話,我們耳熟能詳嗎? 這是我們習慣貶低一個人價值與自我的方式。 讓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值得活。 而,我們卻往往不自覺。 有一種很深的痛楚,你難以說出口。 但它們牢牢箝制住你的人生;你無法愛人,也無法被愛。 那是羞辱創傷。 我們習慣用「羞辱」方式教養孩子 許多父母不經意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你是個壞孩子。」「你做錯了,我要懲罰、羞辱你。」甚至「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 當父母「為孩子好」,期許孩子更優秀與完美,但卻深深斲傷孩子的自我、價值與人格。孩子的心碎裂,世界崩塌。他們讓自己無知無覺,或討好,又或將父母殘忍的語言內化在心裡,不斷攻擊自己……而當他們有下一代,「要對自己殘忍,才會進步」的羞辱教養方式,成了血液裡唯一的基因。 以語言,述說創傷;以六階段,走過每回羞辱情緒重現的驚濤駭浪 在童年,也曾經歷羞辱創傷的慕姿心理師,她知曉當年老師是為她好,但卻是這份為學生好的心意,讓羞辱創傷更被隱身,也更不易被覺察。 將當時的情景說出來或寫下來,是慕姿心理師認為療癒羞辱創傷的第一步;接著,自我接納與哀悼、與唱衰魔人對話等六階段,讓我們緩緩撕下那些過往貼在身上的內在負面標籤。那些「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夠好的、都是我的錯……」的禁錮與牢籠,慕姿心理師陪你一起走出來。 心受傷了,我們渴求陪伴與溫柔以對, 但當孩子犯錯,我們卻對他說:「你做錯了,你表現得很糟、很差勁。 為了你好,我要懲罰、羞辱你。」 長大了的孩子,心遺失;若心仍在,也荒蕪一片。 本書特色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撰推薦序。 ◎「當你翻開這本書,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對象可能是父母、老師、同學、上司…… 在這過程中,我想邀請你,在當時,你或許沒有機會照顧自己、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當你現在重新經驗,甚至重新感受過往的回憶湧起、情緒升起的時候── 請你試著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說: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這句話,我們都要記得。 我也期待這本書,有機會能讓大家留意到「羞辱創傷」對孩子、對人的長期人格與心理、生理傷害。一旦我們有機會去看見、理解,才有機會調整與改變。 而社會,就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走上這條療癒之路並不容易,希望我的書,能夠陪你一程。」──摘自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面對羞辱創傷,慕姿心理師提出實用又完整的「療癒六階段」: 階段一 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階段二 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階段三 撕下你的負面標籤:重述關於你的這個故事。 階段四 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面對情緒重現,我可以怎麼做? 階段五 與唱衰魔人對話。 階段六 與人互動。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葉丙成(台大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蘇明進(大元國小教師)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慕姿整理了諸多概念,彙整成生命中各種情境,說出了同為創作者,我寫不出來的深刻經驗。一般人並不大明瞭,成長中各種形式的對待,其實已達到「羞辱」的層級,有些隱形的語言傷害、以為對人好的各種安慰、那些發心善意的語言,或是照顧者本身心靈的恐懼,造成了人們日後的身心反應,都是羞辱創傷的一部分。」──摘自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從遭受羞辱後的行為表現到邁向療癒的方法,周慕姿心理師再次發揮她過人的才華,對這個長久在許多人心中隱隱作痛的創傷議題,做了全面性的介紹。」──摘自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