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論 /
|
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於一身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人類文明最重要遺產,屹立150年的重磅經典! 震撼與改變世界的思想鉅著! 150年後,讓我們再從《資本論》中 反思資本主義的弊病與公平社會的解答。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萬毓澤專文導讀 1867年9月14日,一本用德文寫作的巨大政治經濟學著作在德國漢堡出版。沒有隆重的發表會、沒有作者的現場簽名,實際上,並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然而,這本書卻點燃了思想的火花,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改變了近代的世界歷史。這本書就是馬克思最重要的思想成果,《資本論》。 1849年馬克思被巴黎市政當局驅逐出境後,攜帶妻小搬到倫敦定居下來,直至1883年去世。由於摯友恩格斯的經濟資助,使得馬克思得以專心寫作。在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裡寫下大量筆記。 經過將近二十年對資本與資本主義運作的苦思冥想和觀察剖析,馬克思終於在1867年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 《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偉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鉅著。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規律;根據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論證了資本主義被共產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這部著作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了革命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資本論》內容極其豐富,除經濟學內容外,還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以及有關政治、法律、歷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精闢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資本論》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主要研究資本直接生產過程中包含的各方面的關係。第一版於1867年在漢堡出版,分為六章。第一版出版後,馬克思對內容和篇章結構做了修訂,1872至1873年以分冊形式出版了第二版,分為七篇二十五章。 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匯總他留下的草稿和大量筆記、論文,整理編撰出《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在1885年仍以馬克思的名義出版。 《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共三篇二十一章,主要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餘價值的實現。在資本的整個運動過程中,資本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流通過程是統一的,資本的生產過程必須由資本的流通過程來補充。因此,第二卷是第一卷理論邏輯的繼續,用恩格斯的話來說,也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 1894年,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手稿、筆記編纂出版了《資本論》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三卷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資本論》。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是《資本論》理論部分的終結卷,共七篇五十二章,主要揭示和闡明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各種具體形式。在這裡,資本由前兩卷分析中呈現的一般形式,轉化為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借貸資本;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平均利潤,並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利息和地租。 《資本論》的第一個外文版是俄文版,1872年由俄國發行。1887年《資本論》英文版問世,此後它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50多種語言出版。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它的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