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 : 被消滅的帝國, 被出賣的主權, 被低估的革命, 被詛咒的石油, 以及今日的-伊朗 / |
被消滅的帝國, 被出賣的主權, 被低估的革命, 被詛咒的石油, 以及今日的--伊朗。 本書涵蓋過去兩千年的伊朗歷史。從最早可追溯的中亞民族開始,涵蓋土耳其(突厥)、波斯、蒙古、伊斯蘭教等影響,直到今日西方世界與伊朗的核武爭執。全書脈絡紮根於「什麼構成伊朗人?」細述種族、宗教、文化、科技如何影響這片土地,和如何孕育出成近代的伊朗建國及政變,最終導致當前的核武問題,並結於可能的解決之道。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Ⅰ:伊朗的石油,英國拿到最多好處 二十世紀初期,俄國與英國持續在伊朗進行角力,派出他們各自的代理人,企圖在伊朗的獲得最大的利益。一次大戰後,這樣的角力不但白熱化,而且聚焦到石油資源上,並且引起國民對皇室的不信任。在英國取得上風後,由英伊石油公司透過出口石油獲得的利潤,伊朗最多只佔十七%%,伊朗人只能擔任非技術性工人。而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合作的阿美石油公司呢?是五五分帳,而且製造沙烏地阿拉伯的中產階級、企業家與建設者。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Ⅱ:由美國一手打造的「邪惡軸心」 二○○三年,小布希指責伊朗是「邪惡軸心」,美國政府提出這項指控的重點之一在於伊朗的核子武力。美國輸出的各式影集、電影中,恐怖主義往往與伊朗有關,連伊朗政府都總是「企圖顛覆世界和平」。但不會有人告訴你:在尼克森總統時期,美國賣給伊朗的新式武器就超過一百億美金。國務卿季辛吉並指示:讓國王買到所有他想要的(武器)。猜猜看其中包括什麼? 核子武器設備與設施。 而這也就是三十年後,小布希所謂「邪惡軸心」的起點。 ◎從世俗化到「神」的國度 一次大戰前,伊朗曾在禮薩國王的主導下進行一連串的現代化措施,其中也包括為西方價值觀所推崇的解放婦女。然而,在一九七九年,主導現代化的巴列維王室終結,革命政權--「真神的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何梅尼上台,重新把伊朗帶回伊斯蘭的教義下。 為什麼伊朗要走回頭路?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但這真的是「回頭路」嗎?在現代化、西化、解放婦女的背後,是國王穆罕穆德‧禮薩過於追求現代化建設而導致的經濟危機。另一方面,國王的現代化建設也沒有能夠有效改善伊朗人的生活,大多數的伊朗人依然貧窮、失意並且缺乏教育與知識。經濟危機則造成更多人失業,這讓伊朗人轉而投向與他們生活更貼近的宗教集團--烏里瑪。一度被流放在外的宗教領袖何梅尼也因此獲得機會,跨海主導超過四百萬名群眾參與的示威活動,結束伊朗的君主政體,也開啟了延續至今的「真神的政府」,何梅尼打造的伊斯蘭國度。也開始了伊朗與歐美世界的對立時代,直到歐巴馬解除對伊朗的禁運。 「國王的理想」與「人民的期待」之間產生的落差到底有多大?宗教對伊朗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本書作者透過實際接觸伊朗人,甚至伊朗國王穆罕穆德‧禮薩、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政策運作,深入分析伊朗局勢的變化。 ◎最不西方的觀點 本書作者威廉‧波爾克(William R‧ Polk)不但是美國的中東歷史與政治專家,外國政策顧問,曾參與古巴飛彈危機處理小組。主持第二十屆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核武會議。此外,他並曾接觸伊朗最後一個國王,巴列維王朝的末代君主穆罕默德-禮薩,與其討論國政。他雖然是美國學者,但能夠在最大限度內跳出美式視角,除了帶讀者看盡伊朗從帝國到共和國的興衰。也因為他曾經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執行與歸化,因此也更能夠細數歐美諸國對伊朗的影響、甚至壓迫。 ◎一個普通伊朗人的視角 你能夠想像,當一個伊朗留學生到美國,他將面臨開戶時獲得「不能把錢匯回伊朗,否則是犯罪」這樣明確的警告嗎?生活在川普時代的美國,一個普通的伊朗人又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的國家?本書同步收錄中文版「一個普通伊朗人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接觸到更真實的伊朗,以及一窺生活在歐美世界的伊朗人懷抱的期待與遭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