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ib 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借閱次數: 2

經濟學了沒 : 熊秉元帶你解讀社會百態 /

  • 作者:熊秉元著
  • 出版者:商周出版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地:臺北市 :
  • ISBN/ISSN/ISRC:9789862722909 平裝
  • 作者:熊秉元
  • 索書號:550

《經濟學了沒》 人生苦短,當思人為財死有何邏輯可言?悲劇是無解的嗎?往日情懷可以重建嗎? 社會失衡,當問犧牲誰比較好?誰該承擔歧視的重擔?公平正義的刻度? 政治紛擾,當知如果多數人都是輸家時怎麼辦?國家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80篇文章,80件大小事,在經濟學家眼裡蘊涵無限經濟玄機。 華文世界著名經濟學者熊秉元,他的兩篇散文被收錄在台灣高中課文, 藉著各種極盡巧思的經濟學比擬,他將帶你深刻體認生命與社會意義。 四分之一個世紀前,我開始成為專業的經濟學者;課堂之外,其他場合不知碰過多少男女老少,一旦知道我的身分,絕大部分是報以複雜的眼神:帶點客氣、調侃和同情!一般人忍受經濟學者,但是希望保持距離。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學家似乎有一種通病:他們太喜歡自己的學科,所以有點唯經濟學論──一切套用經濟分析,幾乎令人氣結。 例子之一:坐計程車到了目的地,正在掏錢時,計時器跳了一下,司機要多收五塊錢,雙方理論時,司機指手劃腳,車子往前移動幾公分,距離的碼錶又跳了一下,變成要多收十元!雖然只有區區十塊錢,可是有許多人會肝火上升,和司機理論半天,粗言粗語。然而,生活裡有多少場合,一擲千金而不皺眉吝色;區區十塊錢,買個饅頭都不夠,由錢的角度著眼,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因此,經濟學強調成本效益,顯然說不過去──為了小小的十塊錢,何必義憤填膺和大動肝火?對於這種合情合理的質疑,經濟學者當然應該有所因應。而且,除了自圓其說之外,最好還有些智識上的興味。 這本書的內容,是由八十篇短文所集成;短文分成四部分,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標示:春夏秋冬,是一種方式;起承轉合,是另外一種;還有,生老病死,也是一種可能。 無論是哪一種符號,其實都隱含兩個層次上的意義:一個層次,是關於表面的社會現象;另一個較高的層次,是如何來解讀和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因此,讀者在看這些短文時,不妨提醒自己:對於這些故事(社會現象),作者是如何分析和思索的?對於這些材料,自己又是如何分析和思索的?除了直覺上的價值判斷之外,最好有意識的問一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