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ib 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借閱次數: 2

臺灣的世界級 = The selecte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in Taiwan /

  • 作者:林昌修等著
  • 出版者:木馬文化出版 : 遠足文化發行
  • 出版地:臺北縣新店市 :
  • 語文:中文
  • 叢書名:木馬建築 ;
  • ISBN/ISSN/ISRC:9867475542 (平裝) :
  • 作者:林昌修
  • 索書號:922.932

推薦文 台灣的新建築傳奇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自一九九○年以來,台灣社會已然產生很大的改變。在社會環境上,先是延續了一九八○年代末期因解嚴而產生的社會鬆動,又一次地激起台灣的社會活力(相較於過去台灣社會所擅長發揮的經濟成長能量);然而緊接而來的政治選舉(1992年的總統直選,1994年的台北市長民選)、經濟不景氣、地震天災等因素,導致台灣社會的不穩定狀態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儘管如此,然此同時,台灣的實質環境也正在醞釀著一種「新的」,而且是「在地的」的可能性,尤其是自1996年由時任文建會副主委的陳其南先生(現任文建會主委)所負責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以及在宜蘭由日本建築師「象集團」所完成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改造工程……,似乎在在說明了台灣在地草根性實質環境的潛力。而1999年所發生的「集集大地震」,雖然是台灣自有記錄以來,史上最嚴重的地震災害,對社會也產生極大的衝擊,但是緊接而來的救援行動及復建工程,尤其是由教育部范巽綠次長所推動的「新校園運動」,將一批地處偏遠、物質條件不佳、因地震而全毀的中小學,透過一批台灣新秀建築師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而一一獲得重建。相對於前述的社會不穩定,這些既是社會,又是建築的實際工作成果,似乎也貢獻了安定社會的積極力量。   但是,台灣的建築發展顯然不應該僅止於此,也許我們以九二一災後重建試煉了我們的應變能力,從而獲得了一些信心;然而在「平常」時期,我們究竟有什麼機會塑造我們的「建築傳奇」(legend)?三年前,北京清華大學舉辦了一場以兩岸青年建築師為主要對象的研討會;會中,當台灣的建築師展現出如前述的災後重建成果時,對岸的建築師所展示的是,重建其失落已久的商業市場建築。這是個兩極化的成果展示,兩個不同的議題對兩岸而言,都是當前的重要課題,沒有對或錯的問題存在。但是當中國大陸以商業市場著手,試圖展現其始於二十世紀末的建築傳奇而欲邁向世界舞台之時,台灣卻相對處於一種力道不足的狀態;即使2004年年底,我們擁有了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台北101大樓」,台灣的整體建築發展,仍處於世界的邊緣之中。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理解,所謂的「建築傳奇」,應該是一種長期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的成果;「建築傳奇」必須具備良好的建築品質,而且需要建築師個人在設計議題上的關注及下功夫。「傳奇」,其實就是一種時間經驗的累積成果,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建築要邁向世界舞台的必要基礎。   從上述這個角度來看,地震的災後重建成果,雖然在此地形成了一股力量及信心,但是這股力量似乎缺乏正確的導引,對現時的台灣建築發展而言,這項成就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我所期待的是,由這個事件所形成的整體典範,而非個人明星式的影響,但是我仍認為,這股力量值得重視。這股力量,相對於災後重建的被動作為,宜蘭在台灣近二十多年來的蓬勃發展中,一直扮演著積極、主動且持續貢獻的角色,此即一種傳奇之始。在宜蘭,我們看到地方建築師集體一致地為專業理想和品質而努力不懈,這當中雖然仍不可免地要有創造力十足的建築師和作品,但是宜蘭的整體建築水平,對形成一種「傳奇」之所需,已達到了初步的要求。以本書的編輯為例,宜蘭的建築地圖已自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的傳統台灣地理分野中,獨立出來,可見其份量。而宜蘭的經驗傳承,將呈現的是其對建築自主性的要求,將建築視為提升生活和環境品質的要項;因為重視建築,因此為缺乏經濟基礎的宜蘭「增加」了一份少有的獨特感,我認為這是一種傳奇的開始。   本書共收錄了四十二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一時之選。每件個案都有參與建築師在台灣現實社會環境中掙扎後的成績,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持續關心和注意之處。這四十二件作品所可能形成的一致性的基調是什麼?對於形成一種傳奇而言,也許一時之間並不需要太多的「量」,但是一定要有「質」。我認真地期望,透過這四十二件作品的「質變」所可能於日後所形成的「量變」!   台灣除了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導體企業、跆拳道好手、自行車產品外,其實還有一群實力堅強的建築設計團隊。十多年來,在這群頂尖的設計精英的傾心打造下,不僅屢屢向世人展示台灣傲人的建築奇蹟,讓外人對我們的建築成就刮目相看,更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許多精采絕倫的公共建築作品。   建築是百年大業,尤其在當代,建築師所面對的問題已超乎單一建物的形式表演和空間規劃,而必須同時兼顧周遭景觀、地理條件、都市規劃、社區意識、社會脈動、企業形象、地方產業與在地文化等面向。近十年來,台灣最出色的一群建築人及國外知名的設計團隊,聯手在全台各地陸續完成了許多轟動業界的公共建案。這些建案有的是商業辦公大樓、藝術展演空間,有的是大學校園規劃、舊建築再利用,有的是景觀公園、森林遊樂區、自然保育地,有的是寺院佛堂、紀念性空間、九二一災後重建工程……。或許你曾實地造訪過其中的一些建築,並為其打破僵化思考的空間規劃、精緻完美的施工品質、與自然相融的地景重塑驚嘆不已,但鮮少人知道這些建築背後默默耕耘、嘔心瀝血的設計團隊,以及建築師規劃當初的用心所在。   本書收錄全台三十八處四十二棟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建案,不僅為台灣傑出的新建築群象勾勒出最清晰完整的輪廓,呈現著台灣新建築百花齊放的旺盛生命力,而且透過這些建築人的集體發聲,我們更預見了持續發展中的台灣新建築運動其波瀾壯闊的未來願景。期待的是,這股風起雲湧的台灣新建築運動能一步步將台灣推向世界的舞台,讓台灣的地域風貌在世上綻放光采。   全書兼具建築導覽及旅遊指南雙重功能,書中圖片均由專業設計者所提供,書末亦附建案電話地址、交通資訊、地圖指引,讀者可按圖索驥自行前往參觀。 本書特色 一本為國人量身訂作的全方位建築旅行書 全書架構從地理區位劃分,分成北部、宜蘭、中部、南部、東部五大章節,逐一介紹分布全台三十八處的四十二個精采建築案例。 本書所選案例均由一九九○年代之後所設計完成的精采公共建築,讀者可自行前往觀賞。 全書圖片均由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單位及個人所提供,圖片精采清晰,最能詮釋建築師的設計精神。 內容淺顯易讀,打破一般建築專業書給人艱澀難讀的障礙,除了案例本身的空間分析外,更完整呈現其歷史背景、地理條件、風土民情、產業活動,以及設計者的精心巧意。 書末附所有案例之相關簡介,包括案例地址&電話、交通資訊、建築師事務所地址&電話、得獎記錄,以及所在位置地圖,極具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