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ib 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借閱次數: 6

杜鵑窩的春天 : 精神疾病照顧手冊 /

  • 作者:楊延光著
  • 出版者:張老師
  • 出版地:臺北市 :
  • 語文:中文
  • 叢書名:心靈拓展系列 ;
  • ISBN/ISSN/ISRC:9576933986 (平裝) :
  • 作者:楊延光
  • 索書號:415.95

導 讀知識的累積,不在於記憶能力的多寡,而是感覺的烘托;經驗的傳承,不在於技術層級的高低,而是現實的需要。(楊延光)本書主旨醫治精神疾病的目的不只在治療疾病本身而已,更應該協助病患和家屬以及受此疾病波及的人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在長期的醫治或照護的過程能重建自我的信心,重燃對生命的喜愛激發內在的潛能,並調整自己的概念、行為與態度,但不是全然的變更自己的個性,如何達到此目的呢?除了希冀透過本書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相關知識更加了解之外,最重要的是期待讓讀者了解自己的感覺,因為有了真正的感覺,進一步才能內化所吸收的新知及技巧,進而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面對精神疾病所造成的影響,認命的面對現實,打破不切實際的幻想並摒棄僥倖的心理,方能認清現實的限制及發現潛藏的能力,經過重新調整後試圖規劃對自己最合適的生活,使生命更亮麗,為達到此目的,在閱讀此書時,筆者建議讀者做到下列幾點:試圖找出對自己最合適的應變模式,必要時靈活變動。儘量不要孤軍奮鬥,廣為運用所擁有的個人及環境資源,並妥善規劃以利長期作戰之用。承認自己的極限並善用自己的優勢,容忍在疾病的限制下,仍努力維持較高品質的生活作息及工作內涵。維繫良好的醫病關係,並試著在心境上與疾病或衍生之相關困難好好共處。上述的目標似乎遙不可及,但很多人真的做到了,在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中,有些人跑起來格外輕鬆,因為只要肯努力,懂得祕訣,相信你也絕對可以達成,很快的整個負擔頓時變輕了,不是嗎?使用本書的祕訣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深切的體會到冰冷且刻板的文字,終究無法取代千變萬化的臨床治療工作,看不到彼此的身影,沒有目光的接觸,讀不到對方的情緒,會使人擔心所想要傳達的意旨是否完全被接受到了呢?還沒確定問題之前,答案總在空中飄緲之間,遑論是否真正明瞭。然而那是事實—我們不可能在書中對話,就如同面對醫療人員時的診治工作般—我們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將上述的知識及技巧一一說明清楚。這樣的無奈,就是每個人的現實生活。儘管受制於對現況的極限,但可善用無法取代的優勢。基於此種認知,本書首先設想精神病患較關心的議題,並儘量以案例方式說明;既然求助於本書就得先做好下列幾件事,方能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敞開你的感覺,體會一下自己生命中的經驗與書中陳述之異同,當用心讀此書時,你會驚訝的發現經過共鳴後的吸收效果真不同凡響。若於閱讀過程有任何疑問,請寫下來,本書對於相同的議題會間斷的使用不同的方式於不同的章節再次說明,也許繼續閱讀下去或再度回到此該主題時,就會有不同的領悟。若讀到一些令你沮喪或不同意的部份,請儘速與醫治你的專業人員澄清、討論或是暫時將此部份擱下。試著去體會書中案例的心情及掙扎的困境,引發出自己現實的需要之後,對於照顧技巧及知識的學習,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能掌握本書的主旨及深諳使用書中的秘訣,你將在本書找到許多有用的方法及觀點,那就記住它,收為己有吧!若有些內容令你沮喪萬分,不妨繞道而行!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若透過此書能更了解自己的處境及狀態,相信你將會有更佳的選擇,生命的珍貴在於值得品味,「未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不是嗎?不同背景(需求)的閱讀次序 精神疾病涵蓋範圍極廣,不同的專長和領域,就會有不同觀點,甚至產生相互矛盾之處,但此種現象是無法避免的,本書的主旨不是試圖澄清此類的紛爭,而是從醫學的角度切入,以簡明的方式闡明精神疾病與腦部功能的可能關係、與精神疾病相關連的行為問題、病患及家屬因應之道等,也希望提供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的參考或衛教資料,由於讀者背景不一,故本書不建議每位讀者閱讀本書時皆從第一章開始,作者對閱讀次序的建議如下:病患及家屬:一、先依所罹患的疾病選擇從第三章「精神分裂症可能治癒嗎?」或第四章「何謂情感疾病?」開始,若不太確定所得何種疾病,則可參考第二章「何謂精神疾病?」基於醫療專業的立場,作者並不鼓勵民眾自我診斷,診斷基本上還是需要信賴精神科專科醫師為之,乃為上策。二、若對自己的疾病想再多了解其他相關的資訊,其閱讀次序建議為第五章「精神疾病的迷思」第二章「何謂精神疾病?」第一章「人類心靈的活動基礎-大腦」,為何會如此呢?這是依文字及學理的深淺而建議的,(五二一)的次序閱讀過程中,必須融合讀者本身的原有相關之知識,作者雖盡力使文字通俗化,但涉及醫學太多的名詞須重覆解釋,非本書篇幅所能及,故讀者於閱讀本書時,其次序可依自己理解的程度而選擇所希望了解的資訊翻閱相關章節。三、先閱讀第二篇(第六~九章)呢?還是第三篇(第十~十五章)呢?讀者可依自己的需要,若是處於急性期或目前深為照顧疾病相關事宜所苦之讀者,作者建議先從第三篇開始閱讀起,第三篇總共六章,其內容相信可在極短的時間內使讀者們有個初淺的概念-如何照顧精神疾病,若讀者所面臨的問題是屬於長期而慢性的照顧工作,則建議閱讀方式先從第二篇(第六~九章)開始,當閱讀完該部份時,較能體會作者於第三篇(第十~十五章)所提出的照顧方案及其原則,如此的情境下閱讀的吸收力更佳。四、其實也不一定要按所建議的方式閱讀,因為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一,關心層面不一,可依興趣擇要選取。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本書另一目的是提供工作人員於臨床業務之參考或衛教資料,遇有任何問題歡迎來函,作者將盡力告知,若有任何疏忽、錯誤之處,敬請不吝指正。限於時間及文字深淺之關係,並非每章節讀者均能完全吸收,尤其是第一章「人類心靈的活動基礎-大腦」、第二章「何謂精神疾病?」、第十四章「藥物治療及注意事項」有較多的醫學專有名詞,對某些讀者可能無法充分了解,本書於每章節均有摘要,可於閱讀前後反覆翻閱,以便讀者更能掌握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