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歷史哲學 / |
內容簡介歷史哲學家的責任是用自己特有的哲學洞察力,超越具體情節的約束,去揭示出歷史的意義。歷史哲學所著眼的不是歷史過程中具體的個別細節,而是超越這種具體性和個別性,將人類歷史作為一個整體,採取一種批判的思維,探尋出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致性及其制約這種一致性的規律。歷史學和思辨的歷史哲學都是關於歷史的第一級思考,以實在的歷史過程本身作為認識與反思的對象。歷史學家關心的是歷史中個別和獨特的東西;而思辨歷史哲學則企圖通過把握歷史的整體來揭示關於人類文明演化的帶有普遍意義的真理。分析歷史哲學所關心的是歷史與歷史學家的關係,是關於歷史的第二級反思。二十世紀西方歷史哲學發展出一種有別於實證主義的史學理論,此理論建立在對傳統歷史學方法論、認識論的分析與批判上。本書以二十世紀西方歷史哲學的這一重大方向性轉折為主線,回顧了自奧古斯丁以來歷史哲學在各不同時期的變化及其特徵,試圖從歷史的角度來探尋這一變化的原因。作者簡介嚴建強,1955年生。198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1988年獲碩士學位,主修西歐中世紀與早期近代史。1989年至1991年赴德國基爾大學進修,2000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修中西關係史。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與《18世紀中國文化在西歐的傳播與利用》。王淵明,1956年生,杭州大學歷史學碩士,浙江大學西方哲學博士,1995年晉升教授。主要著作有專著《歷史視野中的人口與現代化》、《歐洲人口發展歷程》等,參與撰寫《法國通史簡編》、《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研究》等八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曾獲得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江省政府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多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