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 /

  • 點閱:18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中國敘事文學之全面性發展,明、清乃是一關鍵時期,且就文學經典之建構與傳播過程中,其所歷經的擬作、續寫、翻寫、評點等轉化,敘事文學具有較之詩文更明晰的「親眾性」。這使得敘事性文學經典之構成,涉及更為複雜之社會因素,抑且由於明清時代變遷所造成之新的社會變動因素之加入,經典之構成,實際上亦在其「建構」的同時,預伏「轉化」之契機,使得經典與「次經典」、「非經典」文本之間「經典性」之擴散、衍化與重構,形成更為迅捷之機制。本書所收錄之十三篇論文,即是由各篇作者以前述明清敘事文學之「經典建構與轉化」問題為核心,所作出之研究成果的結集,亦可視為中研院文哲所「明清文學經典之建構、傳播與轉化」重點計畫的一項集體成果。書中各篇論題,依其主旨之相關性,大體可以分為「經典的生成」、「經典之閱讀與詮釋」、「經典的轉化」、「朝向現代性」四個部分。這四部分呈現了明清敘事文學的經典研究中值得重視的幾個主要面相。總體而言,各篇論文所討論的議題彼此關聯。尤值注意者,本書從個案、議題與理論層面對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之關係作了整體性的探討,有力地促進了明清文學研究。而除了對明清敘事文學經典作出「歷時性」觀察外,在「共時性」層面,我們從微觀分析擴至宏觀論述,亦涉及多種文類間之經典性傳承,在文學研究方法、理論與視野上都有所拓展與突破。而作為我們初步的這項集體成果,又正可與若干晚近西方文學經典研究主要論題遙相呼應,並與國際之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相接軌。因而本論文結集,必然亦有其作為當前學界回應世界研究思潮上之意義。




編者簡介






王璦玲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領域以古典戲曲、文學理論與明清文學為主。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代所長、捷克查理大學東亞系客座教授。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6)、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1998)。著有:《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及其藝術呈現》;編有:《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另著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胡曉真



  出生於台北市。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比較文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以及清末民初文學。1999年以女性彈詞小說研究系列論文,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3年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著有《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編有《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與王璦玲合編),另著有多篇學術論文。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