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國際人權的進展 /

  • 點閱:26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這本經過相關領域的學生、學者、政策制定者和人權運動的活躍份子認定,獲得廣大喝采和高度評價的書,新的版本已經發行。憑藉著歷史上許多理想家對人權的構築的願景,勞倫教授回溯了歷史的發展脈絡,深入地描繪幾個世紀以來,整個世界在人權發展過程中戲劇性的轉變;包括權威的傳統結構、性別歧視、種族偏見、階級差異和奴隸制度、殖民帝國以及國家主權的主張等,將探討這些轉變引發國際關注的過程。而如今許多國際組織都已宣稱,任何政府對待人民的方式,都應該是世界上所有人應該關注的事,更為人權設定了目標;所謂的人權應該是「世界上所有人、所有民族都應該有的權利」。


  勞倫教授清晰地刻劃了人權運動真正的普遍性本質;藉由他的討論,使我們瞭解了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人與文化。就這一點而言,本書在分析歷史事件和發展過程時,除了還原歷史的真相外,更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的分析包括戰爭和革命、非西方國家、性別主義和種族主義的鬥爭、爭取自由的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非政府組織對人權發展造成的衝擊,加上無數人對人權運動的勇氣和決心,都對人權進化的發展過程貢獻良多。


  本書的新版加入了許多最近引發國際關注的議題:例如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的發展,包括逮捕前智利獨裁者皮諾切(Augusto Pinochet)以及審判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等;另外也加入討論科技和網路發展對人權演進的影響、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如「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和「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影響,以及全球化、恐怖主義和九一一事件之後的分析。



勞倫教授(Paul Gordon Lauren)



  美國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法學教授。他的著作相當豐富,其中也包括《權力與偏見》(Power and Prejudice)這本享富盛名的著作。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並曾經於美國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和聯合國以人權為主題發表過專題演講。





譯者簡介






徐子婷



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楊雅婷



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司馬學文



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


英國倫敦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碩士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