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行為 : 人類最好和最糟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

  • 點閱:3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一本結構奇特,辯才無礙,機智風趣,全面性解析人類行為的大節作。做正確的事情,永遠視脈絡而定,對於我們這樣既善又惡的物種,生物學能給出什麼解方?


薩波斯基(Sapolsky)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往前追溯,從你行為的前一秒回溯,這人的腦中發生什麼事?接著,在行為出現之前的一分鐘,你看到、聽到或聞到什麼,觸發了神經系統引發行為?數小時到數天之前,哪些荷爾蒙的作用,改變了你對於感官刺激的回應?而過去數週中,環境產生了什麼變化,導致你大腦結構和功能改變,於是影響了它對荷爾蒙和環境刺激的反應?接者,回到你的青春期、你的童年、你的母胎環境,再到基因組成,看看每個階段發生了什麼事,產生連鎖效應,造就了你現在的行為。這還不夠,薩波斯基(Sapolsky)還要繼續擴大你的視野,帶你回到你出生之前,你的祖先數百到數千年之前,經歷了怎樣的生態環境、社會和演化因素,形成了塑造你當下這個行為的文化?從腦神經科學、內分泌學、生物學,薩波斯基(Sapolsky)抽絲剝繭,一路追尋到我們這物種最深的基因遺傳、文化和歷史源頭,探討我們為何做出最好的行為,以及為何又做出最糟的行為。

羅伯.薩波斯基 Robert M. Sapolsky


神經生物學家(研究大腦的人)暨靈長類動物學家(研究猴子和猩猩的人),從小喜歡閱讀,花長時間閱讀和想像與銀背大猩猩一起生活的樣貌。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父親是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1978年,薩波斯基在美國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獲得生物人類學學位後,前往肯亞研究野外猩猩的社會行為。之後回到紐約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學暨神經學教授,麥克阿瑟基金會授予研究資助,也是好幾本書的作者。著有數本非虛構作品,包括《一隻靈長類動物的回憶錄》(A Primate’s Memoir)、《睪固酮的麻煩》(The Trouble with Testosteron)和《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他與妻子、兩個孩子和養的狗住在美國舊金山。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