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移情心理學 : 哲學家的玫瑰園.煉金術.心靈轉化 /

  • 點閱:15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精神生活的最高層次是回歸起點,並最終邁向以靈魂形式顯現的生命完滿─榮格。


「移情」無疑是心理治療的核心機轉。然而當佛洛伊德以降的治療傳統主張應該嚴格控制反移情,甚至企圖誘發個案產生移情時,榮格卻持不同看法。為闡明對移情的見解,榮格寫下這本《移情心理學》,透過解析十六世紀煉金術的文本《哲學家玫瑰園》,引領讀者看見移情現象背後的靈魂議題。榮格認為,移情是關係雙方無意識內容自發投射的過程,有如信仰的發生,無法強求。雙方的心靈在治療過程中的交會,有如兩種化學物質的結合,兩者都不可避免被改變,因此治療師不只是在為病人工作,也是為自己工作。古代煉金術不僅是當代化學的濫觴,在榮格眼裡更是心靈轉化的隱喻。兩種物質經過毀壞、鍛燒而又重新聚合的過程,恰如心靈經過意識鬆動、整合對立,而能轉化蛻變的歷程。在這過程中,雙方都必然遭遇無意識裡的黑暗惡魔,經歷信任與恐懼、希望與懷疑、吸引或厭惡。《哲學家玫瑰園》的瑰麗意象傳神表達了這一切,也令人體認無意識是我們的神聖根源,既善也惡。移情現象促動著關係雙方勇於承受無意識內容的撞擊,朝向自性,邁向完滿。如此一來,心理治療是醫病雙方共同轉化的歷程,這樣的看法,預言了治療關係的觀點轉變趨勢。

卡爾.榮格 Carl G. Jung


瑞士精神醫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的創建者。其與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同為現代深度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1875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1900至1909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1905至1913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1933至1943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1948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1961年逝於當地。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