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絡與全球化新史》以香港為中心,重寫跨太平洋史。
本書主要述說兩點:第一-二戰後香港的社會發展,受美國莫大影響。在二戰之後,香港社會已然透過「美國化」方式,於英殖時代展開「非正式解殖」進程;第二-對於二戰後的全球政經體系之發展,香港角色亦至為關鍵。美國前沿商業知識之傳播與應用、跨國生產供應鏈之重置,乃至中美關係之建立與穩固,皆得到來自香港之推力。香港此一角色卻多被論者忽略。
韓墨松 Peter E. Hamilton
現為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二〇一五年,他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獲取歷史系博士學位。韓墨松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中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等院校進行博士後研究與任教。其研究散見於《亞洲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商業史》(Business History)、《二十世紀的中國》(Twentieth-Century China)、《歷史社會學期刊》(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國際歷史評論》(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