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台灣所展開的政治攻防,鬥智鬥勇,都在轉瞬間展開!
接續《從台灣來》的情節,十年過去了,葉運隆、梁菊、李嶠之三人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彷彿被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他們帶著各自的遭遇,以相異的理由及方式分別回到了台灣。十年滄桑,人事全非,新的故事譜成了上官鼎的新作─《台灣「烏克蘭計畫」》。
材料科學家葉運隆博士連夜完成的實驗大計,取得核融合研究前無古人的成果,不料卻已隱隱觸動了國安單位的神經。於是,突如其來的意外降臨,命運的巨輪應聲啟動。隨著俄烏戰爭開打,美中關係持續對峙,各國國安、軍事等權力運作暗潮洶湧,紛紛往台灣這一彈丸小島匯集而來,一場無可躲避的風暴逐漸醞釀成形……梁菊與義子威廉、警校學長李嶠之、國際媒體記者楊瑞科,四人強強聯手,是否能從被各國攪亂的一池春水中,搶救台灣免於一場驚天陰謀與災難?
上官鼎
六○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為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集體創作之筆名,隱喻三足鼎立之義,著有多部武俠小說:《蘆野俠蹤》(1960)、《長干行》(1961)、《沉沙谷》(1961)、《鐵騎令》(1961)、《烽原豪俠傳》(1962)、《七步干戈》(1963)、《俠骨關》(1964)、《金刀亭》(1966)等,亦曾幫古龍接手代寫《劍毒梅香》(1960)。一九六八年宣告封筆,二○一四年以《王道劍》重出江湖,由劉兆玄獨立完成,後續更跳脫武俠小說的範疇,著有《雁城諜影》、《從台灣來》、《妖刀與天劍》(遠流出版)、《阿飄》、《變法》(時報文化出版)等小說。
劉兆玄
一九四三年生,湖南衡陽人,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自幼嗜讀武俠小說,就讀師大附中期間,為了掙零用錢,便與四哥兆藜、六弟兆凱合寫《蘆野俠蹤》,自此成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撰文論:「在十八歲少壯之年能寫出《沉沙谷》這樣的傑作,真是天下奇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台灣在全盛時代,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