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鄭森 /

  • 點閱:22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大明王朝末年最窘迫傾危時刻鄭森,潮漳總兵鄭芝龍之子,大儒錢謙益之徒面對家國覆滅的凶險,周旋於父兄師友的算計之間做出死生一線的抉擇……工頭堅(歷史旅行愛好者)何健(冶堂主人)邱坤良(北藝大戲劇系教授)侯季然(電影導演)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尉天驄(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楊澤(詩人)同場站台,豪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一支深愛不忍的筆,穿透層層累積的歷史迷霧,把鄭成功還原成一個奔波在海上的徬徨青年,有一雙深邃的眼睛與一顆渴愛的心,只想找到自己的家。三百七十年來,鄭成功從未如此真實過。——侯季然鄭森,幼名福松(暱稱ふくちぁん),1624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島,六歲以前跟著母親田川氏於日本生活,七歲被父親接回中國。父親鄭芝龍是海上鉅商、邊鎮大將,卻也曾是打家劫舍的海盜頭子。鄭森飽讀聖賢書,一心躋身為士大夫、協助朝廷「驅逐韃虜」,但自己卻擁有一半「倭人」血統……崇禎十六年(1643),鄭森二十歲。面對日漸逼近的清軍威脅,朝廷調遣廣東潮漳署總兵鄭芝龍率水軍前往遼東協助海防,但鄭芝龍抗令不出。鄭森基於忠義之心勸諫父親,鄭芝龍表示出兵遼東對大局無益。在父子一夕交心談話中,鄭芝龍提到他的夢想是能夠不必依賴荷蘭人的中轉,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海上貿易體系,使百姓安樂、國富民強。駐守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藉口糧餉不足,意欲率領大軍東下南京「自行籌餉」,一時江南震動。此舉對鄭芝龍的海外貿易貨源造成巨大威脅,遂派鄭森前往南京活動退兵。鄭森因緣際會拜大儒錢謙益為師,並認識黃宗羲、侯方域等復社文友。侯方域的父親侯恂對左良玉有恩,鄭森與其交心,促成侯方域寫信勸左退兵。經過一番冒險周折,鄭森終於將書信送到左良玉手中,並且成功說服對方。鄭森無意間認識閹黨人物阮大鋮,但基於公理及對復社的認同而拒絕與其來往。然而父親、老師錢謙益和阮大鋮結盟,商議共謀安定江南的政治布置,鄭芝龍並要鄭森為大局著想與其妥協。但阮為報私仇企圖陷害侯方域等人,鄭森在最後一刻決定報訊救友,因而違抗了父親。本書特色*全景呈現鄭家水師艦隊威武懾人的陣法砲列*靈活勾勒晚明海外貿易與河運經濟的生意命脈*生動刻畫商賈生計與士大夫思維的矛盾衝突*巧妙鋪陳官場心計與冷風熱血的黨爭禍端*細筆雕琢明代文人冶遊世界的風雅與色藝*感性描繪鄭芝龍與鄭森父子之間的交心與破裂

朱和之本名朱致賢,台北人,一九七五年生。拿傳播文憑而偏好於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著有《滄海月明──找尋台灣歷史幽光》(入圍201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為《音樂時代》、《音樂年代》、《新朝藝術》、《MUZIK》雜誌主筆。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