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環境倫理 : 古今環境思想與自然之道 /

  • 點閱:18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自然保育的思惟和環境行為,以及兩者間的互動,一直是保育學者關懷的重要課題。面對現今環境保育所發生的問題,如何以倫理學系統性地思考和研究,關於道德觀念方面的問題,像是善與惡、對與錯(right and wrong)、美德與惡行(vice),以及「正義與罪行」一類的概念,都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內涵。
 
  全書共七章,依據符號學和詮釋學,以及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的「場域學說」與「慣習理論」,進行分析。包括
 
  第一章〈緒論〉,論述「自然之道」的西方科學理論架構。
  第二章〈哲學與道德思惟〉,依據環境教育之本,探討及分析東西方環境思想、環境道德的演進。
  第三章〈傳統的自然之道〉,論述傳統中國的宇宙觀、天人觀。
  第四章〈傳統的文藝和園林〉。
  第五章〈思惟的科學取徑〉,希望從史學、地理學與社會學不同觀點,說明環境素養和行為內涵。
  第六章〈傳播和美學的人文脈絡〉。
  第七章〈邁向永續發展的倫理觀〉。
  面對永續發展的現今世紀,筆者希望炎黃世系後代子孫更為美好,以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新紀元。
  
聯合推薦
 
  金恒鑣、吳欣修、劉宗勇、邱仁杰、王文誠、王懋雯、何立德、何昕家、林俊全、林素華、許民陽、許玲玉、許毅璿、郭育任、張子超、張育傑、陶翼煌、曾鈺琪、雷鴻飛、劉思岑、劉瑩三、蔡慧敏、、
 
  本書探討中西方前瞻思考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是環境學者推動以「自然解方」解決人類發展造成環境問題的反思,是本值得大家一起探索思考的好書,推薦給大家!——國土管理署署長    吳欣修

王鑫(1945─2023)
 
  學歷:
  臺灣大學地質系學士(1967)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地質學博士(1973)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名譽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教授、特約講座教授、所長
  英國劍橋大學地理學系訪問教授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執行秘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兼任教授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南京大學大地及海洋地質學系客座教授
  工業技術研究院礦業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秘書長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保護區委員會(WCPA)委員、東亞區域副主席
  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董事、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常務董事
  南一書局台灣高中一年級地球科學教科書、高中二年級地球與環境教科書主編
  國家公園季刊編輯顧問、環境教育季刊編輯顧問
 
  榮譽:
  《臺灣的地形景觀》榮獲金鼎獎(1981)
  公共電視節目─《大地的脈搏》榮獲金鐘獎最佳社會文化教育節目獎 
  教育部「三等教育文化獎章」、「辦理環境教育績效卓著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然保育楷模獎」、「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二等環境保護專業獎章」
  國立臺灣大學「傑出教師獎」、「優良導師獎」 
  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頒「優秀旅遊地學」著作二等獎
     
  研究專長領域:
  地理、地質、地形、自然保育、環境教育、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産、景觀研究、生態旅遊
 
  著作:
  《環境倫理:古今環境思想與自然之道》、《天地旅人:38堂遊山玩水必修課》、《陽明讀景》、《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關懷鄉土大地:生態維護與資源保育的永續發展》、《地形學》、《臺灣的地形景觀》、《地景保育》、《東北角地形、化石景觀簡介》、《臺灣地區風景區特殊地形景觀》、《澎湖的地形景觀》、《墾丁國家公園地形景觀簡介》、《太魯閣國家公園地形、地質景觀資源》、《地理中國》、《遙測學》、《地景》、《台灣特殊地理景觀》、《看,岩石在說話》、《基隆市和平島自然景觀解說手冊》、《太空看台灣》、《美麗的台灣海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