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推倒高牆 : 哈佛進階領導力課程, 跳脫體制跨域協作, 打造解決複雜問題、發揮變革影響力的路徑 /

  • 點閱:4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Thinkers50終身成就獎得主
★《泰晤士報》譽為全球最有權力的50位女性之一

每個棘手難題的背後都匯聚既得利益,僵固難解
要突圍,繞道發揮影響力,勝過正面對擊
哈佛進階領導力教你跳脫體制的思維力與行動步驟
解讀時代氛圍、聯結盟友、建立生態系,不被過去的成功綁架!

★曾空前成功的《芝麻街》困在陳舊思維與內部鬥爭中,新任執行長跳脫傳統產業思維,制定符合變動環境的改革方案,創造更高獲利和影響力。
★Trader Joe’s創辦人為了處理窮人營養不良的問題並減少食物浪費,在企業界、政府,以及社群間找到出路,讓騎牆派也站在他這一邊。
★IBM副總裁成功連結各領域利害關係人,突破官僚和各派系的缺口,推動美國發展最快的技職教育的系統性改革。

每一個劃時代的成功,都是打破體制創新的經典。
現在的難題,就是等待新領導力推倒的高牆!

本書作者羅莎貝斯‧摩絲‧肯特是全球頂尖的組織變革專家,她為了處理世界上複雜混亂的問題,克服麻痺的制度,打造可落實的創新,提出促成變革的管理模式「進階領導力」。

肯特在2008年共同創辦哈佛大學「進階領導力倡議」課程,以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領導技能,已協助500多位專業人士、企業高層,以及懷抱理想的年輕創業家,迄今影響全世界超過 1 億人的生命,創建100多個新機構、產品和服務。她從50個詳盡個案研究與數百份訪談中,整理出最有效的實踐指南,打造解決複雜問題的領導力典範:

◆ 以新的思維應用能力、人脈,以及資金,以及投入改革的勇氣。
◆ 辨識領導人的七大墮落陷阱:改革失敗的問題可能出在領導者自己,搭建能讓你跳出體制的框架。
◆創造新的敘事,講述鼓舞人心的故事,激勵觀眾投入。重新解釋過去,有助於創造未來。
◆ 拉攏盟友、壓制對手、改變騎牆派的立場,建立跨部門、多方利害關係 人的聯盟。 透過說服或勸誘、預售、交換利益等策略,以結合所有資源。
◆ 駕馭混亂悲慘的中間過程:哪些事可能會出錯,如何克服障礙?何時該堅持或調整?

羅莎貝絲.摩斯.肯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哈佛法學院研究員。專攻變革策略、創新,以及變革領導力,透過倡導創造力、創新和轉型,以尋找克服變革障礙的方法。

教授曾擔任《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和多個董事會成員,也是地方性和國家級事業,以及大型公司和新創企業的思想領袖。

作者為哈佛大學「進階領導力倡議」(Advanced Leadership Initiative)共同創辦人,並且擔任主席。這是她在2004年共同構思,並且於2008年在哈佛大學內部發起一項創新計畫,希望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模式,幫助各領域的頂尖領導者將專業技能應用於全國性和國際性挑戰,並為世界建立新的領導力。這項課程的師資來自哈佛商學院、教育學院、公共行政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以建立跨領域的領導技能。

作者在2019年獲得Thinkers50終身成就獎。《泰晤士報》曾譽為「全球最有權力的50位女性之一」,並且獲得包括耶魯大學在內的24個榮譽博士學位,以及多個機構的獎項,如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美國社會學協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全球領導力協會(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ssociation)、世界通訊端協會(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等。

Thinkers50讚譽:肯特教授真正將思想轉化為行動,致力於促成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過去四十多年來,所有在組織工作和領導組織的人們,都必須閱讀她的著作。她在2001 年首次入選 Thinkers50 排行榜,並且多次躋身世界頂尖的管理思想家之列。

教授著有二十本著作,其中The Change Masters獲得《金融時報》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
譯者簡介
沈聿德

國立中央大學校友。畢業後,先在科技大學任教了十五年,然後帶著狗兒子Kodomo的骨灰和一隻活蹦亂跳名為沈子恩的流浪犬,搬到美國,結婚定居,現職為自由翻譯作家,從事口筆譯的工作。除了本書之外,譯作還包含《管書的意外人生》、《私房博物館》、《數據的假象》、《正向專注力》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