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雌性生活 /

  • 點閱:3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201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艾莉絲•孟若唯一長篇
 
伊格言、黃崇凱、陳蕙慧、顏擇雅──摯愛推薦
 
  在女孩與女人的生活中,有個轉變將到來。沒錯。
  但它是否到來仍取決於我們身上。
 
  成長×叛逆×性啟蒙
  在朱比利鎮上,有個女孩洞悉一切祕密,她是黛‧喬登。
 
  黛‧喬登一家在朱比利小鎮上生活,母親是鎮上少數受過教育的一名教師,父親則是養銀狐的皮毛商人,當黛往自己住的弗雷茨路盡頭一望,她形容就好像看到了文明的盡頭。女人在這裡有著隱隱然不成文的規矩,而黛正處於一個對「愛」與「性」感到好奇、懵懂的年紀,她與好友娜歐蜜一起展開奇妙的性幻想,她的母親則警告她不要被男孩子給毀了一生。除此之外,黛也觀察著鎮上的其他女人:班尼叔叔從分類廣告上娶回的瑪德蓮剪刀腳、母親的神祕房客芬,及負責輕歌劇的法瑞絲小姐……,她們再再折射出了女性在社會上可能經歷的磨難與眼光,然而對於這些,黛決定做出改變。
 
  「那些建議只因為妳身為女性,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妳是容易受損的,一定要有某種程度的小心謹慎、小題大做的嚴謹,還有矜持;然而身為男人就理所當然地可以走出去、經歷各種事,然後丟掉他們所不想要的,榮耀而歸;我根本連想都沒想,就決定我也要這樣。」
 
  本書出版後隨即榮獲加拿大書商獎,並改編為同名影集。評論者將之視為孟若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中的角色不僅深深反映出當代的女性意識與傳統價值之間的衝突,其帶有自傳性意味的描述更也透露出了孟若的成長背景。以一個女孩觀看身旁周遭女人的一生,並試圖逆風而行;不同的可能的確存在,只是能做出改變的,依然是我們自己。
 
各界好評
 
  「《雌性生活》是一本充滿政治意味與藝術意圖的聲明。」──《衛報》
 
    「一本非常讓人喜歡的書,一本非常真實的書,在其中,擁有讓人無法低估或忽視的美德。」──《科克斯評論》
 
    「這是一部成長小說,一部虛構的回憶錄。黛,這個疏遠、本能性好奇的女孩,像個流放者或間諜一樣在鎮上徘徊,非常清楚她不想成為什麼樣的女人。」──《獨立報》
 
    「孟若總是具有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的書寫才華。」──《新聞週刊》

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加拿大著名小說家,1931生於安大略省溫安鎮。她的父親是養狐狸和貂的農民,母親是教師,十幾歲時就愛上閱讀,並開始嘗試寫作。她曾獲獎學金進入西安大略大學就讀,後選擇休學。自1950年代以來一直在寫短篇小說。1951年結婚後她與丈夫搬到西溫哥華,1963年又搬到了維多利亞,並在那裡開立了一間「孟若書店」。1969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陰影之舞》出版。此後大約每四年,孟若就會推出一本新的作品。
  
  在宣布封筆前,她一共著有十三本短篇小說集及一部長篇小說。孟若一生獲獎無數,曾三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s)、兩度獲頒吉勒文學獎(Giller Prize),並於2009年時獲頒曼布克國際文學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另曾獲Rea短篇小說獎(Rea Award for the Short Story)、萊南文學獎(Lannan Literary Award)、英國W. H. 史密斯書獎、美國國家書獎之書評獎、筆會/馬拉默德短篇小說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等。作品散見於加拿大各大雜誌、報刊,及《紐約客》、《大西洋月刊》、《巴黎評論》等。如今孟若的小說已被譯為十三種語言。她現居安大略省,鄰近休倫湖的小鎮克林頓。
 
譯者簡介
 
蔡宜真
 
  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義大利歐洲設計學院整合傳播碩士。
  譯作:《蔓越莓皇后》、《樂高神話》、《擦擦史》……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