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單行道 : 班雅明的「路上觀察學院」, 走入充滿張力與火花的哲學街景 /

  • 點閱:7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一部都市記憶書寫實驗,無法被定位的班雅明唯一真正著作
如果他生在當代,《單行道》就是他的社群動態!
每一則「廢文」,都懷抱著把世界從睡夢中喚醒的希望──

  在班雅明生前唯一具自傳性質的出版著作,即名為《單行道》。自身的回憶不外乎就是關於一個地方的回憶,以及他如何在其中安身立命,如何行走悠遊。──蘇珊.桑塔格

  如果說他曾經立志要在人生中達到什麼地位,那就是「德國文學唯一真正的批評家」,除此之外,類似這種要成為社會有用分子的想法,他其實是相當排斥的──漢娜.鄂蘭

  ◤「廢文」其實不廢!一本打破思維桎梏的書寫實驗
  當邏輯演繹走向極端,成為脫離現實的謎語,奠定西方文明的哲學,反成了思維的桎梏。如何讓哲學突破學院化的瓶頸,找回對現實的切入能力?班雅明的《單行道》就是這樣一本打著先鋒旗號的嘗試。六十篇對個人和公共生活空間的隨想,長近千言,短則一句,表面是輕鬆的格言隨想,內在裡自有靈動哲思。

  ◤向理智未察處投以光輝,照見社會問題與生活的美
  班雅明捕捉現實中被一般理智所鄙視的微妙蹤跡,以非連續性的意象展現,披露現實中被人們忽略的真實。用個人獨到的體會,向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隱祕投以光輝,讓人看清默默主宰人們行為模式的事物與聯繫。這部看似小巧、隨意的箴言集,正懷抱著「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把世界從睡夢中喚醒的希望!

  【未竟之事,有其重量】
  .對偉大的作家而言,那些已經完成的作品,分量要輕於他們耗其一生,但終究沒有完成的斷簡殘篇。
 
  【愛情,難免有色眼光】
  .在愛著的那個人眼裡,被愛的那個人好像總是寂寞的。
  .被愛的人無理取鬧時,真正愛著的那個人是喜悅的。

  【閱讀,環境早在變化】
  .電影和廣告迫使文字完全處於垂直立面上。一個現代人還沒等打開一本書,眼前就鋪天蓋地地飛來一團團相互掐架似的多彩多變的字體,以致他幾乎沒有機會沉浸在這本書的遠古寧靜當中。

  【手寫,威力不同凡響】
  .從一條鄉間公路上走過和在它上空飛過,公路所呈現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同理,閱讀一段文字和謄抄一段文字,文章所呈現的力量也是迥然相異的。

  【廣告,總是無比誇張】
  .廣告的基本原則:把自己誇大七倍;把自己表現得七倍於人們的渴望。
  .今天,如商人般一眼就切準事物要害的最真實的目光,叫作廣告。它拆毀了觀察得以自由施展的空間,把事物如此危險地推向我們,直逼額頭。

本書特色

  ★班雅明生前唯一非學術性著作,將個人社會體驗與美學觀點轉化為文學形式,呈現獨特而深刻的意象哲思。

  ★譯自德國知名出版社Suhrkamp Verlag的經典校註本,最完整的註釋說明,深刻理解班雅明的靈光囈語。

  ★參考1928年德文初版設計內頁版型,翻開書頁,彷彿漫步於招牌林立的大街,還原班雅明想呈現的「街道」意象。

  【精美隨書贈品】「Aura微光咖啡」聯名《單行道》珍藏書籤
  特別邀請最懂班雅明、為他獨家調配「擬人化配方」的知名精品咖啡館「Aura微光咖啡」合作,設計印製專屬珍藏書籤,帶你以更多元的角度品味生活,走近班雅明!
  ✓內藏微光咖啡官網(coffeeaura.com.tw)專屬限時優惠碼,詳情請見書腰封底
  2022/12/31前享全品項(咖啡豆/濾掛包)不限金額單筆折100元(限一次使用)

  書籤設計理念:
  「理型之於實物,猶如星座之於繁星」──班雅明
  天上繁星自在,是人們將之連成星座。從班雅明一句「星座史觀」的話語出發,一窺其關於「視角」的核心思想。觀者的位置在一條單行道上不斷游移,解讀街景、事物的視角也隨之改變。以攝影與剪影幾何,對比真實事物與理型、觀念之間的關係。

專文推薦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一致好評

  王聰威|小說家
  余知奇|Aura微光咖啡負責人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斯諺|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推理小說作家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惠菁|知名作家、衛城出版總編輯
  許菁芳|作家
  蔡偉鼎|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

  德國猶太裔哲學家、文化評論家、文學家,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1892年生於柏林,出身猶太富商家庭,求學時期先後於弗萊堡大學、柏林洪堡德大學、慕尼黑大學等校攻讀哲學,最終於瑞士伯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回到柏林後,求取法蘭克福大學教授職位未果,遂以寫作、翻譯為生,間或從事學術研究。其間定期於《法蘭克福日報》(Frankfurter Zeitung)與《文學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等處發表文章,並選譯、出版了波特萊爾的詩作。

  1933年希特勒登臺掌權後,班雅明離開德國開始流亡,足跡遍及西班牙、丹麥、義大利與法國等地。

  1940年,德軍攻陷巴黎,班雅明逃至法、西邊境,卻於入境時受阻,絕望之下服嗎啡自殺,享年48歲。

  班雅明生前在文友之間享有盛譽,然其作品尚未獲大眾與學界主流認可。其遺稿在好友阿多諾、朔勒姆、漢娜.鄂蘭等人的編輯整理與大力推動下,自1950年代中期陸續出版,其論著豐富的解釋力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目光,儼然成為重審現代性與歐洲文化史的關鍵節點。

  代表作有《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單行道》、《柏林童年》、《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評歌德〈親和力〉》等。

譯者簡介

姜雪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從事德國文學研究,近期主要從事班雅明研究及翻譯。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