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 :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變遷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aiwan /

  • 點閱:12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是作者過去四十幾年來,對臺灣建築關注、研究及記錄的總結。由主文與後記構成。本文共三十六章,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章至第七章,主題為臺灣原住民的建築、荷西時期建築與明清時期的建築,內容包括了臺灣不同族群原住民建築的描述、荷西時期軍事設施的探討,以及明清時期的住屋、文教建築、宗教建築、城池建設與防禦砲台。第二部分為第八章至第二十二章,主題為臺灣開港,歷經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復員的建築,主 要的內容再著重在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間,所引入的各種新建築與城鎮變遷,包括官署學校、住宅與宗教建築等。第三部分為第二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主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的臺灣各種風潮的建築發展。後記則是對臺灣新世代的期許。本書書中每一章節論述的不只是時間的切片, 更是一種從臺灣特殊的文化主體性來看的建築現 象。今日臺灣現代建築之最大的癥結也是在於歷史文化的根,就因為失掉歷史文化作為立足點與參考點,所以臺灣的建築只好在時間軸上任意抓取可攀附之處。全書作者嘗試以批判性地域主義的精神來看臺灣建築文化的發展,看到現象,也看到問題,更可以看到希望。本書相較於其他臺灣的建築史相關著作而言,是討論對象、時間、空間與類型上的廣度。除了超過五十二萬字的文字外,本書還有數千張的圖片, 也因在書名中冠以「圖說」二字。將文章輔以大量圖說,作者是深受臺灣日治時期五十年期間,公私部門發行許多寫真帖或寫真集的影響。雖然這些寫真帖或寫真集的文字不多,而係以照片為主,但是現在卻已成為日治時期研究的重要史料。作者認為,作為一個建築史家, 除了替臺灣建築撰寫歷史外,為臺灣建築建構更完整的史料,應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基於這種理念,本書對已消失不存的建築,儘量收集老照片;對於既存的建築,作者必然親自到訪,拍攝照片,希望本書現在收納的資料,都會成為明日的史料。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各地民間講堂(包括誠品、新月、竹溪)講座與專欄作家專攻建築史與文化遺產,各類著作八百餘種,包括圖書數十本2019/10 台南文化獎2010金鼎獎非文學類入圍獎(2座)2009/12 世界建築史教學與研究阿爾伯蒂獎2009/05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獎章2009/05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優秀論文獎2005「扶輪社百年傑出職業服務貢獻獎」(Rotary Centennial Service Award for Professional Excellence)2002金鼎獎非文學類推薦優良圖書獎1994金鼎獎個人著作獎(當年金鼎獎最高榮譽)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