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物質之輕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質量起源之旅 /

  • 點閱:16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在二十一世紀,粒子物理學家一直期望一位新的達爾文來解釋粒子的起源……本書並不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再現,而是比較像《小獵犬號航海記》,是一趟探索之旅的大眾化記述,描寫沿途地景以及新發現、尚待解釋的生物――數學物理學家 戴森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澤克對物質起源最美的一次辯證◎《萬物皆數》作者討論「質量」這個基本卻又牽扯整個近代物理的重大觀念   「如果有一天世界毀滅了,只能留下一句話給後世的倖存者,我想應該會是原子假說裡的這句話:『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核子物理學家理查‧費曼。   費曼的這句話很美,可惜的是,他是錯的。   至少在現在的科學家眼裡是錯的。從科學革命以來,科學家開始重新建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而其中最基本、最重要,卻也最難以理解的,卻是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  「物質是什麼?」   牛頓在設計他的三大運動定律時,前提是所有物質的質量皆為守恆。然而,科學家們對質量的的定義與來源,卻一直沒有定論。重力和電力是怎麼產生的?甚至,質量真的是守恆的嗎?   在本書中,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澤克帶領讀者跟隨物理學家的腳步,探索物質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組織架構。

法蘭克‧維爾澤克Frank Wilczek少年時期就嶄露頭角,高中獲「西屋科學獎」(後更名「英特爾科學獎」),23歲完成博士學位前(1994年)就先獲得理論物理學界的最高榮譽「狄拉克獎」,30歲任普林斯頓大學正教授,現為MIT講座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恩師戴維.格婁斯發現量子色動力學中的漸近自由,因此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維爾澤克研究範圍異常廣泛,著有《萬物皆數》、《奇妙的真實》、《和諧之嚮往》等。相關著作:《萬物皆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探索宇宙深層設計之美》譯者簡介 姓名:柯明憲清大資工所畢業,現正職為專利工程師。 譯有《神擇基因》、《上帝的粒子》、《人種源始》(以上為貓頭鷹出版)以及《不存在的人》(圓神出版)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