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何處是桃源? : 美國的清教主義及其史學流變 = Revisiting city upon the hill : American purita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historical thinking /

  • 點閱:15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美國是由多元族群所組成的國家,其中十七世紀初抵達的清教徒,雖然人數不多、時間也非最早,但其推崇勤勞、簡約、學習等的價值觀,形塑了新英格蘭價值體系的核心。此價值體系與美國主流文化的關係為何?是局限於新英格蘭地區的「新英格蘭體制」(New England way)?抑或是與時俱進、日久彌新,隨美國的擴張而伸展,成為普世的「新英格蘭之道」(the New England Way)?在建國二百餘年後,美國是否仍秉持早期清教移民的宗教熱忱,持續努力?
本書追溯美國清教主義的淵源及特質,分析英國清教徒的歷史背景及其遠渡重洋、追求建立《聖經》中「山丘上的城」(City upon the Hill)的故事。並從不同時期史學家對殖民清教主義的詮釋,釐清清教主義地位的變化、剖析清教主義與美國主流文化間的關係及意義。是理解美國歷史,乃至於美國清教文化對全球如何產生影響的重要作品。
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長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 石守謙───專文推薦

張四德
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及西洋史研究所,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歷史博士。於輔仁大學就讀期間,在王任光及孟樹人(Rev. John Murtha)神父/教授指導下,接受有關西方歷史、尤其是基督宗教的啟蒙教育。於美國求學期間,在一群「六○年代人士」(Sixties People),包括Dr. David Gerber、Dr. John A. Larkin、Dr. Georg Iggers、Dr. Roger Des Forges及為非洲奉獻生命的 Dr. Alison Des Forges 等人指導之下,研讀美國史學史、美國族群及東南亞華人(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史。
作者曾任教於成功大學歷史系、輔仁大學歷史系所。研究領域為美國史學史、美國族群史和海外華人史。著有《美國史》、《異鄉文化的接受與同化:1940至1960年之間美國華僑史研究》、《移民、自由與美國的本質:韓德林史學思想的研究》等。並曾參與美國羅契斯特八年級社會教科書、及臺灣龍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編撰工作。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