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 = The spirit and practice of narrative therapy /

  • 點閱:43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所謂的心理治療師,並沒有辦法治療任何人; 所謂的被治療者,那是因為他們準備好要改變自己。
發展於二十世紀末的敘事治療,吸納後現代與社會建構論述的養分,將來訪者的困境放在社會脈絡下審視,不再將焦點關注於個人的「問題」上。此種迥異於傳統心理治療的視點,為近年的心理治療開創出一條嶄新的途徑。 本書作者黃素菲教授以15年來深耕敘事心理學研究、教學及實務的經驗,爬梳敘事治療大師們的核心思想,並輔以圖表對照、華人案例及東方佛道思想,說明敘事治療的核心世界觀,讓奠基於西方後現代哲學的敘事理論讀來舉重若輕。 書中以「敘事治療三重山」的概念,解釋來訪者對困境的描述如何經歷了「被建構、解構、再建構」的過程,進而挪移了視角,心境也隨之變化。此外並以具體案例示範如何使用各種問話、回應與介入技巧,與來訪者一同揭開困境、發掘動機、化作行動。敘事治療方法宛如一面反映社會的鏡子,讓治療師與來訪者合作無間,將華人世界常見的婆媳關係、大齡女子、成績掛帥、好人議題等困境背後所隱藏的主流價值與論述影響力各個擊破。 作者不僅分享自己在生涯諮商、督導實務上的經驗與方法,更講述她與敘事相遇的歷程,以及循著大師步伐履行敘事精神的一路所見,為從事相關研究或實務訓練的讀者,提供了絕佳的學習與應用途徑。  
這是一部精雕細琢的敘事治療精品。作者經常反覆閱讀了三、四篇敘事原典,才落筆了三兩句話;而為了斟酌一兩句話,又必須回頭咀嚼三、四篇敘事論文。如此上窮碧落下黃泉,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知性與感性的交融,專家知識與在地知識的映照;全書廣度與深度兼備,既宏大又細微。
――金樹人(前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黃素菲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加拿大約克大學博士後研究。專長為個別與團體諮商、生涯諮商、敘事治療、存在議題、自我認同、人際關係與溝通、情緒調適等。譯有《敘事治療三幕劇》、《敘事取向的生涯諮商》、《人際溝通》、《夫妻溝通成功七律》,另著有《組織中人際關係訓練》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