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27場送行 : 無償安葬弱勢孤貧,從21年的告別裡學習最溫暖的人生功課 /

  • 點閱:17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是一場又一場為陌生人舉辦的告別式也是一次又一次留給生者的溫柔思索他們直視生之陰影,也點燃一絲微光在生命終結之後,讓留下來的人學著說再見,更教我們如何活 每個人離世時,都是孑然一身。但因為他們,再怎麼孤獨,都能被溫柔目送。無償安葬3000名孤苦貧病者的善願愛心協會,最發人深省的27個送行故事。  ★ 有的是高齡近八十的美國銀髮背包客,因相信輪迴轉世而來台尋「根」,不料卻在這塊異地嚥下最後一口氣;★ 有的是飄洋過海來台打拚,卻被台灣雇主拘禁壓榨,最終不得不成為「逃跑外勞」的東南亞移工;★ 有的是一心等著死後能夠回到對岸的家鄉長眠,落葉歸根的退休老兵;★ 更多的是原本安穩過日,卻因為一場拖垮全家人的不治之症,到頭來連葬禮都辦不起的平凡老百姓。他們送往迎來,送的是亡者迎的是一份給生者的希望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死亡的恐懼。喪禮只是儀式,目的除了是讓往生的人好走,更是讓遺留在這世上的親友,在面對未來時,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尤其是弱勢者,面對親友往生,往往無力負擔,有時反而成為心裡最難以抹滅的痛。這群志工的信念是,「每個人都值得一場有尊嚴的葬禮」,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出現,21年來,風雨無阻。走進這27場送行的背後,我們得以一窺人性的光芒與陰暗,善良與險惡;看著他們如何默默行善,涓滴成河。人間萬般滋味,在此一次嘗盡。第1場送行〈二十年的漫長回家路〉貝蒂在遇見我們之前,已經在台大醫院太平間的冷藏室裡「住」了超過一年的時間了。……我一直認為,貝蒂是我的貴人,若不是因為她,我就不會成立協會……第2場送行〈英雄送行〉原本習以為常的大體運送工作,從檢核到送出,整整花了五個多小時,是平常時間的十倍。大體更是共裝了五層,屍袋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消毒,大體消毒完後封上屍袋,屍袋又繼續消毒,然後同樣程序再重複數次。再來則是裝進棺木,立刻送到殯儀館,直接火化,只怕稍微多拖一刻鐘,就多了幾分病菌擴散的風險。這些有別於先前一般殯葬程序的處理方式,其實真正的目的都是要消弭恐懼……第8場送行〈徐上兵半世紀的歸路〉我們對徐上兵的墓碑行了軍式敬禮,接下來便正式開挖。開挖的過程極為順利,一個多小時就完成。然而,在撿骨的時候,我們發現徐上兵的頭顱上竟有著彈道痕,眾人不禁相對愕然……本書特色一本透過死亡寫如何活著的勇氣之書各界推薦 李盈姿(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暖心撰序王閔南(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防治組警員、尋人高手)夏樹(作家、社會工作者)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楊運生(台北市資深遊民外展服務社工員、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前任秘書長)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蔡淑女(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防治組巡佐、尋人高手)◎療癒推薦

郭志祥「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會長。民國七十年念三專時,郭志祥眼見家境清寒的同學因打工積勞成疾,却無錢住院,便在校發起「同學之愛」活動,號召並帶領其他同學至台北派建築海報賺工資籌措醫藥費,開啟了他以「行善」作為一生志願的夢想。民國八十五年,他創立「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並陸續增加服務項目,目前主要包括「行善體驗」、「免費殮葬」、「賑災」、「送癌末營養品」及「優秀學子工程」等五項。特色在於志工親力親為、親自慰問送達案家,因此沒有任何一塊錢是行政費用。在郭志祥的努力下,加入的會員日漸增多,政府或醫院及慈善單位的社工人員亦開始將需要協助的對象轉介給善願,讓善願為其提供服務。參與行善體驗的愛心志工從一開始的幾人、幾十人,到如今有上百人參與,總共已累積十萬多人次。吳倪冬月「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執行長。原為協會志工,參與善願活動二十多年,幾乎風雨無阻。現擔任協會執行長,亦為窮人殮葬服務的負責人。葉小歐在人生最煩擾之時,有幸接觸到善願基金會,聽著會長跟執行長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在次次說故事主角的淚水中,找到了許多人生的愛與希望。那正是這個混亂時局中,我們最需要的力量。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