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楊式太極拳小架與技擊 /

  • 點閱:24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前言太極拳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中的一支奇葩,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不可多得的瑰寶。太極拳在養生、強體、防身、祛病等方面的作用被人們廣泛地接受,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士的關注。在太極拳眾多門派中,楊式太極拳從楊露禪發展到今天將近二百年,遍佈世界各地,是普及最廣、最受人們喜愛的拳種。楊露禪到北京初傳陳式老(頭)二套、大架太極拳,隨後在傳授中逐漸進行了演化改進,到第二代楊班侯初改小架太極拳、楊健侯初改中架太極拳,到第三代楊少侯繼承小架及大架太極拳,楊澄甫改進為大架太極拳。至此,楊式太極拳形成了大架、中架、小架三套各具特色的不同套路,從而完善了練法,豐富了內容。而今流傳較為普遍的是根據楊澄甫大架改版的簡化太極拳,與楊家傳統的拳術相去較遠,楊式太極拳的傳統老架也被世人疏遠逐漸陌生,遺失之危令人扼腕痛惜,就此延續幾盡滅絕。中華文化之興亡、民族遺產之永續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必須對傳統太極拳不遺餘力、千方百計地進行發掘、搶救,使祖國優秀文化得以延續、傳承。師傅孫德明係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先後從藝三個明師大家,傳承脈絡清晰,集太極拳大、中、小架於一身。身處民間終身與拳相伴,多年默默教拳從不張揚,將終生所學無償傳授,品德風尚標榜於後人。孫師傅現再傳的楊式太極拳:大架是師從崔毅士再傳楊澄甫的原架;中架是師從汪永泉再傳楊健侯的原架;小架是師從商寶善再傳楊少侯的原架。三套拳架分別源於楊家兩代人的不同親授,演練方法完全不同,功法各有千秋,孫師傅不但能演練出拳架各自的風采,而且還能從內勁上展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使後來者能品味到楊式太極拳原有的風格,進而從點滴中學習楊家功法的原汁原味,得以弘揚免於失傳。本書中的技擊用法,在編寫過程中很多人不同意落筆。主要原因是:一是認為技擊實踐中千變萬化,隨機而動,哪有招式之說?二是招式的練法3冊書中均有說明,唯恐重複。三是有些體會是以前圖書中沒有的,是否正確還拿不準,貿然寫出來引起爭議、誤會在所難免。四是各種觀點、感受,隨功夫的長進,不斷變化,我們尚在學習階段,怎敢班門弄斧?然而,不得不寫的原因也有幾點:一是因為有給汪永泉先師出書、收集音像資料不及時的前車之鑒,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孫老師也已進入耄耋之年,實不想再留任何遺憾。二是在編寫過程中,申請下來北京社科研究項目,需要按計劃完成,並參加驗收。三是套書內容分為大架與養生、中架與內功、小架與技擊,前兩本書的內容是楊譜所說的「文」,並無「武」與「用」。作為太極拳門類的資料,不夠全面,補充技擊用法勢在必行。四是如果只有招式的用法,就與招式練法流於雷同。因此,這裡還介紹了一些內氣、內勁的聽法、用法,初步探討了神、意和氣勢的用法。這些用法雖然不同,卻是一個連貫的系列,是由淺入深的必由之路。儘管越到高層越難以說明、解釋清楚,但由於這些都是太極拳不可或缺的部分,為了體現完整性,還是儘量補充了這方面的內容。本書主要內容有楊式太極技擊功夫的基本原理和小架太極拳內勁功法的特點、楊式傳統小架太極拳套路圖解,以及練習方法與要求。以往太極拳類的圖書主要側重在力量、速度、技巧等方面的敘述,本書為免於雷同著重從靈虛、神定功夫的層面進行剖析,從根源上尋覓學習的捷徑,儘量使後學者簡單明瞭通達高水準、高意境。我們編寫本書的初衷:一是完好地介紹楊式小架太極拳,儘量將自身感悟如實闡述,以利後人鑒賞評說;二是在傳統太極文化理念與太極拳實練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習練者自由往來其間獲得更多的文化滋養,拳藝產生質的飛躍;三是便於讀者全面瞭解太極拳,找到自身習拳的位置,少出偏頗。四是在百家言中闡述自家心得,在太極拳交流平臺上綻放個性新花;五是將太極拳從傳統文化、思想境界、心身狀態、思維方法四個方面進行解析,將太極哲理與平淡瑣碎生活相融合,宣導拳外有拳的理念,使養生、技擊的效果自然合一。為了更好地將楊式太極拳的文化精華保存下來,我們作為楊式太極拳的後代傳人,頗感身之重任。面對太極拳的現狀,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不容有絲毫懈怠,必須完整繼承先哲拳藝,力求發展傳於後世;為振興太極拳藝術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除了自身努力鑽研拳藝,還要全力將前輩們的寶貴經驗整理出來。因此,我們權當這是一次向同道請教、學習、共同探討的機會,僅就現有水準,將手頭文字和影像收集成冊。希望能提供、保留一些難得的參考資料,為維護、延續這一傳統文化添磚加瓦,也為太極拳的發掘、研究、推廣拋磚引玉。編著者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