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武氏太極拳全書 /

  • 點閱:15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武氏太極拳全書》 武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廣府東街武禹襄(1812一1880)所創。武禹襄得真傳於河南溫縣趙堡鎮陳青萍,並從其兄澄清處(其兄為舞陽縣知縣)獲王宗岳《太極拳論》。 回家後與其甥李亦畬詳加研習,對其深奧拳理悉至細微,並頗有發悟而獨創出一派嚴格遵循太極之理與法則的武氏太極拳。還結合實踐心得寫出《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十三勢說略》、《四字秘訣》、《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著名拳論,開太極拳詳理之先河。 他的傳人李亦畬(1832一1892),更把武氏理論發揚光大,著有《五字訣》、《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秘訣》、(太極拳小序》及《跋》等,禹襄之兄也寫有《釋原論》、《打手歌》等,形成一套系統而完整的太極拳理論體系。他們對太極拳理論發展所做的貢獻是至今任何人都不能比擬的。 武氏太極拳是從中架子開始教學的,其姿勢緊湊,動作舒緩,尾閩中正,虛實清楚,陰陽相輔,剛柔相濟,靠內氣潛轉指配外形,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分工嚴格,不相逾越,出手高不過眼,遠不過腳,並在鬆靜之中暗含著開、合、隱、現,走架或打手時,開則俱開,周身骨節或肌肉群都微有開展的意思,開為發,發力的神意微現於體外;合則俱合,周身的骨節和肌肉群微有收縮的意思,合為收,把運力的神意收隱於體內,這種由開到合,由合到開,互相轉換的漸隱漸現,就是王宗岳《太極拳論》所說的「忽隱忽現」。 特別是武氏太極拳結合古代「踵吸法」用呵、嘻、呼、呬、吹、噓六個字來分別醫治心、肝、脾、肺、腎、膽等各部氣官之疾病,頗俱效果。 在推手上,武氏太極拳注重粘連黏隨,接勁制人,不提倡用著制人,也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達到「四兩撥千斤」之妙境。 武氏太極拳由於其理論精深,身法嚴謹,神形兼備,內涵豐富,體用兩全,既可鍛鍊體質,又能陶冶情操,既能防病祛病,又能技擊防身,所以,深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喜愛。 為了使武氏太極拳這個武林瑰寶能在中國大地迅速普及,造福於人類,最近,國家體委已把武氏太極拳作為重點推廣的體育項目之一,並整理出一套武氏太極拳競賽套路。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武氏太極拳一定會大放異彩。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