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四端與七情 : 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 /

  • 點閱:17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屬於比較哲學的工作,它涉及德國、中國與韓國的倫理學思考。第一、二章首先藉由梳理康德早期倫理學經由席勒倫理學到現象學倫理學的發展過程及其內在理路。此一發展涉及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我們對於道德價值的「領會」(Erfassung)究竟是什麼性質?此一問題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義,因此上述的思考為我們之探討中、韓儒學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極有用的參考架構。在中國儒學的發展當中,本書選擇了南宋朱熹與湖湘學派關於「仁」的辯論(第三章),以及晚明劉宗周對於孟子的「四端」與《中庸》的「喜怒哀樂」之獨特詮釋(第四、五章)為探討個案。在韓國儒學的發展當中,本書則選擇了朝鮮儒者李退溪與奇高峰、李栗谷與成牛溪關於「四端」與「七情」的辯論(第六、七、八章)為探討個案。在這三個個案中,朱子學作為共同的參照系統,與康德後期的倫理學有類似之處,即均預設理性與情感(或性與情)二分的主體性架構。反之,張栻等湖湘學者、劉蕺山、李退溪與成牛溪將孟子的「四端」或《中庸》的「喜怒哀樂」視為與「七情」異質的形上之情,此點與現象學倫理學的基本方向不謀而合。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