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中國倫理學史 /

  • 點閱:17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對現代的研究者而言,邏輯統整、分析比較都是非常普遍的研究方法,每一篇學術研究中都會運用到。但這樣的研究方法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它們其實都源自於西方,在清末自強維新、引介西學的時代才進入中國,為思想較開放的學者所學習應用。蔡元培就是這樣一位走在時代尖端的學者,而《中國倫理學史》則為他的代表作。   在書中他探究了中國古代倫理思想起源、發展及變遷的著作,論述從先秦至明代間,共二十八位哲學家的思想內涵。包括先秦諸子、漢代的陰陽五行、魏晉的清談、宋代的新儒學與明代的理學,完整地討論了中國的倫理思想,並將其放入歷史脈絡中,奠定了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基礎。 本書特色   蔡元培的《中國倫理學史》已經採用西方近代的學術觀點和方法整理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可以算是近代中國第一本學術著作,影響後世的中國哲學研究深遠。

蔡元培

  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八年)生於浙江,字鶴卿,為民國初年的教育家、政治家與革命家。

  從小飽讀經書,光緒十八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民國成立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總長、司法部部長、北京圖書館館館長,於上海創立國立音樂院,籌備成立中央研究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其投注畢生精力於文化教育事業,主張讀書不該為官,而是為了研究與求學問而讀書。兩度遊歷歐洲,帶回西方的科學與思想,於清末提倡西學;民國以後,則大力鼓吹新文化運動,推行白話文。同時也鼓勵平民就學,於北大校長任內改革學校體制、設立研究機構、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一同接受大學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北大成為五四運動的中心,亦是學術研究的重鎮。

  重要著作有《中國人的修養》、《哲學大綱》、《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等書,並譯有多本重要的哲學、教育書籍。本書為其最知名的著作。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