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這不是英語 : 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 /

  • 點閱:30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具體而微的迷你文化史】╳【旅外人士的生存指南】【英/美語學習者的教戰守策】╳【寫給英/美文化愛好者的情書】★各界好評推薦(依姓氏排列)范瑋琪(歌手)許毓仁(TEDxTaipei 共同創辦人、立法委員)曾麗玲(台大外文系教授兼主任)瑞秋(瑞秋空姐教室執行長)廖柏森(台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劉軒(暢銷作家)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暢銷逾百萬冊語文書《教唆熊貓開槍的「,」 》作者琳恩.特魯斯,撰寫序言,盛情推薦!◆ 英國人不論在文化上或氣質上,其實都更像日本人,而不是美國人?◆ 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說起話來其實不像《唐頓莊園》,還比較像毒販?◆ OK這個字,是如何代表了一種美式生活哲學?◆ 美國人對哪個字上了癮、又愛又怕?◆ 會讓英美兩國人共同蹙起眉頭、避之唯恐不及的,又是哪個字眼呢?◆ Quite這個小小的副詞修飾語能有多大的殺傷力?它是怎麼造成求職者失業,甚至讓許多人心碎傷感?◆ 英國人平均一輩子要講一百九十萬次的抱歉,這個字就有十幾種不同的語調和說法,其中只有一種是真的表示『對不起』?當自由女神撞上大笨鐘,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哈利波特》的套頭毛線衣(jumpers)和比司奇(biscuits),到了美國就成了毛衣(sweater)和曲奇餅乾(cookies),而美國人所發音的「cheers」總是令英國人聽了渾身不舒服,但英美語中間的差異,就僅止於拼字和發音的不同嗎?英美文化之間的隔閡,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深!甚至直到十九世紀,都還有人擔心這兩個國家有一天會喪失彼此溝通的能力,韋氏(Webster)英語大字典的編攥人韋伯斯特甚至曾預言英語和美語會像德語和荷蘭語那樣漸行漸遠,所幸並沒有發生,而英/美語每一個表象上的差異,其實都是一扇窗,可以讓我們深入探索兩國歷史和迷人的文化。作者艾琳.莫爾成長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從小就是英國文化迷,曾任職於美國知名出版社,專門引介英書,而遠嫁英國之後又親身經歷了英美文化之間的衝擊並貼身觀察兩種語言之間的激盪,她探索語言如何表現出使用者的特質及其背後的成因,道盡英語/美語之間的愛恨情仇。本書共有三十一個章節,每章都以一個單字出發,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探討飲食、階級、婚姻、性別、教育……諸多層面,內容機智詼諧,深具洞察力。無論是哪種讀者——✓ 必須與英美人士溝通,想避免「語言事故」發生✓ 是戀英癖或戀美癖患者,想尋求治療或加重病情✓ 渴望破除或印證自己的英美刻板印象✓ 熱愛語言,對遣詞用字有潔癖都將因自己對英美文化的誤解暗暗心驚、也會為兩國人對彼此的各種傲慢與偏見捧腹大笑,更將走上一趟淋漓盡致的英美文化之旅。

姓名:艾琳.莫爾 Erin Moore美國人,在加州長大,哈佛大學畢業,曾擔任美國出版社的編輯,專門引介英國書籍到美國,像暢銷逾百萬冊的語文書《教唆熊貓開槍的「,」》就是由她擔任編輯。莫爾的丈夫是英國人,她婚後與丈夫和兩個孩子定居英國多年,因此對英美文化差異有很深刻的觀察和體悟。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