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暴民之歌 /

  • 點閱:11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於2015年5月初版,此為2018年修訂版。**電影書腰版附贈華聯國際【革命青春二部曲】電影早場優惠券。 《暴民之歌》為鴻鴻的第七本詩集,收2012-2015三年間詩作100餘首,為一聚焦於時代精神與社會現實的行動之詩。陳芳明、廖偉棠作序推薦,許為「公民詩」的新時代之聲。鴻鴻以時而幽默諷刺、時而深沈歌詠的聲音,書寫近年的重大事件,從反核、護樹、大埔事件、拆銅像爭議、太陽花運動,到聲援雨傘革命、紀念六四、反思以巴衝突,以及鄉土的在地踏查、詩人之國智利的旅行感悟,乃至與木心、也斯、卡夫卡及導演、畫家、音樂家的對話。檢驗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個人生活,回應全球議題,為捍衛最基本卑微的生存價值,留下紀錄。 鴻鴻——身處一個遭到全球資本及國家權力聯手霸凌的世界,寫詩之於我,不是在創造什麼精緻的文化,而是在實踐「文化干擾」:改寫這時代既定的腳本,用最精簡的行動,從事最個人的反叛,希望達到最大的效應。 【設計理念】 設計師李銘宸——初版的當時,大概是太陽花學運結束後但餘燼未熄的時間。以無色彩作為主調看似中性,但以質材的對比差異表現可能的態度與存在狀態。嘈雜喧譁的激情甫過,此時的討論或發聲都必然奠基在那之上。以霧黑膜燙印在平版印刷(k 90%)單色黑的工業用灰紙板上,副標與其他說明文字則以留白不印露出底紙色處理。90%黑色的灰紙板保留不均勻的紙張纖維與色澤分布,除了呈現類似磚石的聯想與眾聲雜沓外,也期望/考量因沒有書衣跟封膜包裝所造成的痕跡(搬運、翻閱、使用者習慣等),其色澤與質材的歷時與物理變化能夠呈現在書封,在時間的流逝下一同成為畫面的元素。新版的設計與初版不同的,在於相同的意念與意義關係上,如何呈現出其與此時景況與往後的狀態。整體同樣延續無色彩作為主要調性,但拉出強的對比。看似底色的白色實為白墨網版絹印覆蓋於黑卡上,說明文字及其他則以特黑網印再加諸於上;如同灰紙板與黑墨的作用與關係,在黑卡上以滿版絹印方式覆上白墨,微微顯露紙面的纖維與質地,並在同樣不刻意作保護的狀態下,讓書的外貌隨種種因素改變,反映時間的痕跡與面貌。「暴民之歌」的標準字則不做任何印刷加工,顯露黑卡的本紙底色。材質的安排分配邏輯改動,因為時間運作如斯,或更希望成為一提醒。一切同時呼應並轉化自鴻鴻的封面自序所提到的「用最精簡的行動,從事最個人的反叛」。 書封用紙:大亞紙業黑鑽卡內頁用紙:大亞紙業柏拉圖 【名人推薦】 陳芳明——《暴民之歌》意味著鴻鴻詩藝的重大轉折,他的聲音再也不只是從內心發出,而是為了呼應街頭上高亢的吶喊。經過太陽花學運以後,台灣已經不一樣了。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釀造,把過去腐朽的思維勇敢卸下。歷史命運從來都是遭到霸權支配,但是台灣年輕心靈再也不接受任何宰制。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公民運動氣勢,簡直是一棒接著一棒,從反國光石化、反核、反大埔、反服貿,一直到支持多元成家,正是為了使所有不能發言的弱勢族群,可以明朗表達他們的願望。鴻鴻的詩,無疑是為這樣的新時代留下鮮明的證詞。從少年到中年,鴻鴻的公民思維已經與整個台灣的示威行動混為一體,形成氣象。以完整的一本詩集進行無窮盡的雄辯,鴻鴻做到了。 廖偉棠——鴻鴻不斷挑戰著詩的介入程度,與一切反詩的元素短兵相接、或者水乳相交,險象環生。這反詩的元素出現在自身時,它們成了一種強悍的疫苗,抵擋這外界那些真正反詩、反人類的事物。鴻鴻最大的勇敢,是放棄了詩人對詩的理所當然的所有權,他交出詩,而且並不試圖交換什麼。然而我們不用擔心,詩自然會回來送贈我們意想不到的禮物,一個詩人全身都是敏感帶,當你關閉某些習慣的詩歌思維定式,反而有別的歧路在你腦中打開等你。

鴻鴻身兼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1964生於台南。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之前出版有詩集《土製炸彈》、《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仁愛路犁田》等6種、散文《阿瓜日記──八0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小說《灰掐》及劇本、評論等多種。以2008年創辦的《衛生紙+》詩刊,持續號召社會與政治批判的寫作路向,並主持「黑眼睛文化」出版社及「黑眼睛跨劇團」。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